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边保民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科研事业是寂寞者的事业,科技工作者是无私的奉献者。

习主席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对我国两院院士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科研之功乃“非常之功”。立“非常之功”者,必待“非常之人”。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空中,闪耀着众多科学家奋力前行的夺目光芒。从钱学森、邓稼先、罗健夫、蒋筑英,到黄大年、钟扬……每一件大国重器、每一项重大创新突破背后,都有他们辛勤劳碌的身影。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托起了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是他们的艰辛努力,助推了我国科研事业的腾飞。他们是浩瀚宇宙中的点点繁星,是广阔海洋里的片片风帆,是值得全人类学习和尊崇的英雄楷模。

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辛的事业,科研之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科研事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事这项事业的人,注定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做出比常人更大的牺牲。林俊德搞核爆炸研究,扎根大漠52年;陈能宽搞“两弹一星”,隐姓埋名25年。黄旭华搞核潜艇研究,隐居荒岛30年。他说:祖国的需要,使我选择了这“不可告人”的人生。冲天而起的蘑菇云,如同华夏儿女扬眉吐气的惊天雷;劈波斩浪的大舰船,正是中华民族不屈的钢铁脊梁。没有他们的努力与奉献,我们可能还要在民族复兴之路上艰难跋涉很久。

“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2014年初,习主席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院士,这是对我国科研工作者的最高褒奖,也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巨大鞭策和鼓舞。

板凳要坐十年冷,耐住寂寞方有成。75岁高龄登上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领奖台的赵忠贤,他“坐得住、钻得进、研得深”,50年如一日从事超导研究。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之路上,他“热的时候坚持,冷的时候也坚持”,一辈子就干一件事,终于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就。他常对年轻人说,“你们别像穆桂英一样,身上插好多旗子,做事情要集中一点,不要精力太分散,不要选太多,这个也干那个也干”“要选一个坚持十年,扎下根去,才能枝繁叶茂”。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面对严肃而艰辛的科学研究,如果急功近利,今天投入,明天就想见效,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是很难有什么成就的。现在,少数人不安心、不专心科研工作,有的把科技创新当作“敲门砖”,整天忙于跑项目、要经费、报成果。我们要通过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完善体制机制等措施,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爬山,越往上走,他越觉得背包里东西沉重,于是就一路走一路抛。当到达山顶时,他突然发现除了一身衣服,其他的都被抛得一干二净。科学家需要聪明的大脑,但更需要“科学家精神”。这种精神,更多的就是牺牲奉献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甘愿把虚名浮利都抛下,多做“地平线以下”的工作,多做“续火添柴”的工作,才能攀上科学的最高峰。

“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我们不会忘记这感天动地的牺牲,我们不会忘记这甘之如饴的奉献。给牺牲者更多的关爱,给奉献者更多的褒奖,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作者单位:武警山东省总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