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占领时间≠占领思想


■刘贵国

一些基层官兵感慨:教室里一堂40分钟的大课,听完之后没留下啥印象;网上一段10几秒的短视频,却能在脑子里反复“重播”。这话虽有调侃的成分,却反映出一些单位搞教育时面临的“尴尬”。

当前,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深度融入官兵生活。单从时间上看,读一篇网文、刷几个段子、看几个短视频,可能用不了多长时间,而且基层官兵玩手机的时间也有限。但若从效果上讲,网上的内容对官兵的影响,丝毫不可小觑。原因在于,互联网产品讲究“用户思维”,善于通过包装吸引人的注意,进而对人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与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相比,基层官兵接受教育的时间要长得多,可为什么会“听完之后没留下啥印象”?这一现象值得反思。有的单位,搞专题教育动不动就“八讲”“十讲”,领导讲、专家讲、巡回讲,内容不可谓不丰富,规模不可谓不浩大。从一堂接一堂的教育课来看,确实把时间占满了,但对官兵而言,有时除了空洞洞的道理、记不完的笔记,能有多少实质性的收获?

对于带兵人来说,如何让时代主旋律、军营正能量始终占领官兵思想阵地,是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也是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为实现这一目标,固然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但这个“加强”,指的是教育质效的提升,而不是教育时间的拉长。如果想“以时间换空间”,靠占据更多时间来占领思想阵地,不仅难以实现目标,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既然互联网内容能让官兵津津乐道、念念不忘,实现一堂课甚至几堂课都达不到的效果,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借鉴一点互联网思维,特别是“用户思维”,让工作的着力点从“时间”回归到“人”本身上来,努力做到引起人的兴趣、触发人的共鸣、满足人的需要?

教育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人。做到“眼中有人”,抓住人、打动人,教育才能如春雨润物、水银泻地般进入官兵的内心。反之,如果“眼中无人”,就像车离开了路、船离开了水,即便不计成本地搞“时间海战术”,也不可能触及问题、取得实效,不可能触动灵魂、深入持久。

撬动人的思想、走进人的内心,既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教育的挑战所在。教育者应时刻保持敏感,知道官兵关心什么、了解官兵喜欢什么,扭住大家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搞教育。倘能如此,无需把时间占得满满当当,也能达到澄清模糊认识、点亮思想航灯的目的。

(作者单位:96751部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