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军校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让改变历史的力量悄悄萌芽


■王微粒

55年前,时任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的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就毕业论文一事对学生们这样说道:“同学们即将毕业,走出校门,踏上新的征途。那么,毕业论文就是给大家的一个过渡,做一次攀登高峰工作进行前的练兵,练习一下怎样把学过的东西应用到具体工作上。”

时光已远去半个多世纪,毕业论文对于军校学员们来说,又有了更多含义:它是一张考卷,以知识为笔,蘸青春作答;它是一次历练,历千辛万苦,获成长蜕变;它更是一次战斗,虽不见硝烟弥漫,却融使命于心间。它似乎很漫长,一个观点、一个数据可能需要数日冥思数月苦想;它仿佛很迅速,一转眼,讲台下眼神困惑的孩子们已经自信满满地站上了答辩席。锋从磨砺出,茧破方成蝶。毕业论文,就如同一道成人礼,只有经过了它的洗礼,“准军官”们也许向去掉“准”字迈进了一大步。

人的一生,需要经历许多起点。毕业论文看似军校学员母校时光的终点,却也是他们军旅人生的起点。因为,论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他们对过往与未来的理性思考。

1841年,一位大胡子青年学生写下了《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的毕业论文,打开了从“必然王国”通往“自由王国”的大门,他的名字叫做卡尔·马克思;1903年,一位娇小的女学生写下了《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的毕业论文,开启了与奇妙元素的不解之缘,她的名字叫玛丽·居里;1917年,一位署名为“二十八画生”的师范学生发表了《体育之研究》的论文,提出了“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的改革号召,他的名字叫毛泽东。

历史总是如此,也许在某个不经意间,改变历史的力量正在悄悄萌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