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南楼时间


■卢 晨

如果问一个人,想不想活100岁,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问一个人,这100年有70年行医,其中30年在临床一线查文献写病例管病人带学生,无暇发展个人爱好,40年守护病人的健康,没有时间陪伴家人,直到生病卧床。多数人一定会摇头:太辛苦,承受不了。

但牟善初做到了,百岁人生中,他的生命是自己的,但时间是事业的,是患者的。

在原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会诊是家常便饭。1986年的夏天格外闷热,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打破历史记录,牟老的会诊也排得破了记录。一位发烧、咳嗽、阵发房颤,还有些精神症状的病人多病共存,治疗难度大。牟老听说后,主动提出为这个病人会诊。当时牟老负责老帅们的保健工作,在几个保健点穿梭,非常繁忙,病房做好了当天下午会诊的准备。谁都没想到,牟老惦记病人,中午就汗流浃背地赶到病房,认真为病人查体,询问病情,写下会诊意见,提出解决方案,离开时已是下午两点,他又马不停蹄去参加另一个会诊。事后大家才知道,为挤出更多时间给病人,牟老直接从保健点赶来,甚至没有吃午饭。这一年,牟老已70岁。

常规会诊牟老不肯拖延,急会诊更是分秒必争。一个大雪纷飞的深夜,一位老年病人因肺心病心力衰竭,憋喘明显,经过长时间抢救仍无明显起色。深夜2点钟,束手无策的值班医生拨通了牟老的电话,牟老快速分析判断病情,他嘱咐医生抓紧看看《呼吸疾病进展》中的图表和相关文献,再结合病情向他详细汇报。等值班医生看完资料,想再次拨通牟老电话时,牟老已站在了病房门口,他的羽绒服上落了厚厚一层雪花,双颊冻得通红,脚下的布鞋已在大雪中湿透了。原来他着急地走出家门,竟没来得及换上棉鞋,更来不及叫车,在漫天纷飞的大雪中从家属区走到病房!在牟老的指导下,患者闯过难关,这个抢救案例也成了临床经典教材。那一年,牟老76岁。

中医养生讲究睡子午觉,牟老的子午觉却常年没有保障,更别说和家人外出游玩了。他唯一一次真正的休息是在40多年前,带全家到北海公园玩。牟老那天特别高兴,和孩子牵着手说说笑笑,直到太阳落山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公园。这是牟老对时间最大的一次挥霍,老伴和孩子们都感到很奢侈,时隔几十年提起来,还是一脸的幸福。但对病人,牟老却毫不吝惜时间,有位60多岁的新疆维吾尔族老人,患肺部感染并持续哮喘,心肾功能不全,抗感染、平喘等治疗都没有效果,抱着一线希望打电话向牟老求救,牟老二话没说,冒着腊月严寒,两次飞往新疆诊治。那一年,牟老83岁。

时间是最公平的,不会偏袒任何人,但牟老的时间,却偏袒了病人,委屈了家人!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说,时间与空间在测量上都不是绝对的,观察者在不同的相对速度或不同时空结构的测量点,所测量到时间的流逝是不同的。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南楼时间,以保健和病人的需要为基本规律,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浮华喧嚣,在时间的分配上,患者看到医护人员的时间远远多于医护人员家人看到医护人员的时间。

我和医护人员多次深聊,感受到南楼已经不是一个编制和地理位置的存在,而是几代人集体和个体的理想集合,是一种生活的气息和氛围,是一段深刻的情感和记忆,更是一个动人的奉献传奇。

忽然想起一句话“精神之美似暗香浮动,需依托,靠修养方能呈现”。置身南楼,目睹医护人员忙碌在岗位上的身影,感受他们对保健工作注入的热情与热爱,我对医者的精神似乎有了新的理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潜心追求技术上的完美,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在这个过程中,医者的内心也得到了滋养,境界不断升华,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是良好的修养和得体的举止。这种精神之美,萦绕在南楼,在56年的时间里,在外部世界的喧嚣中,愈来愈清晰,愈来愈珍贵。

就像牟老,虽已离去,精神却永驻在人们心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