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国防视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犁剑和鸣边疆固

——广西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新闻观察


■本报记者 陈典宏 特约记者 冯 强 通讯员 陈建文

广西宁明县爱店镇堪爱村丈鸡屯瑶族教学点教师蕉生定(右二)在给学生和家长讲述国旗故事。黄 鑫摄

东经108°,北纬21°,中越边境北仑河入海处,万顷碧波荡漾出醉人的涟漪。

迎着“一带一路”建设东风,向海靠边的广西经济活力正沿着陆海边界一路翻腾跳跃。

这是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的广西边海防经济区的发展特色,也是广西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实践下边境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犁剑和鸣边疆固。目睹此番恢弘气象,不禁让人心潮澎湃:这是对气壮山河的历史延续,亦是家国天下的担当。

互联互通,绷紧拱边卫海体系的神经

海风拂面,碧波荡漾。站在“0”号港口码头信号塔台上远眺往来的货轮,防城港军分区政委蔡高才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心起波澜,源于见证,更因感受。

2010年3月,防城港军分区边海防信息化建设进入攻坚期,市委市政府表态坚决:全力支持,毫不保留。

不到一周,一份《关于支持军分区加快边海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就摆在军分区党委一班人案头。随即,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市科技局、电信局和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与部队组成项目建设攻关组。

半年后,防城港军分区构建起集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等于一体的边海防信息化智能管控系统,实现军地管边控海无缝对接。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边海防信息体系的构建,离不开这片土地上每一份力量的参与。”站在黄金海岸回望历史,蔡高才感慨不已:不管边海防形势如何变化,同心合力才能发挥最大效能,才能真正打破管控困局,破除“门户之见”。

曾几何时,崇左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参谋李荣仲就领教过“门户之见”的尴尬。彼时,军分区向驻地公安局了解防区涉恐人员出入境情况,但因涉及保密问题,数据分享机制显得不够顺畅。

没有比合力再强大的力量,没有比联防更严密的守卫。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彼此间不仅需要有聚力的意识,更要有合作的胆识和魄力。

2015年6月,崇左市军地签订《军警联控合作协议》,在确保军事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并与武警、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合演练机制,共同拟定联合处突、边境封控应急预案,加强对边境封控、反恐维稳等情况的联合演练。

他们还在重要通道、口岸、边情敏感区设置固定观察传感探测器,对重点通道、口岸和边情敏感多发地段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初步形成党政军警民扁平化、多节点高效连接的大边防管控格局,实现以边防官兵、护边员和辅警、民兵为防控力量的“四级布防”格局。

互联互通,不仅让拱边卫海体系“耳聪目明”,也让海上防卫保障力量“身手敏捷”。去年,海军某部组织海上联合作战演练。在硝烟弥漫的海面上,北海市油料运输、侦察导航、装备抢修等5支海上民兵分队驰骋波峰浪谷,给军舰加注油料,抢修受损战舰,救护受伤人员,圆满完成演练任务。

富民兴边,夯实强边固防的坚实根基

大石山区崇山峻岭密布,山溪河谷纵横。由于山多路险,用水难和行路难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拦路虎”。当地流传一句民谣:“大石山,路难行,三步就要停一停。”

在大新县委书记赵丽的印象里,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前,广西8个边境县(市、区)尚有近500个自然村运送货物靠肩挑马驮人背;有600个自然村不通电;有10万多人、数十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地穷人心就易散,‘不安分’因素正慢慢侵蚀着边防的稳固根基。”有着30多年军龄的崇左军分区司令员习晓军感叹,自上世纪90年代广西边境通贸兴边以来,因边境地区经济结构单一,为谋求生计,不少边民弃地外出打工,边境村屯空巢化严重,导致当地民兵整组时人员数量不齐、素质普遍偏低。还有一些人铤而走险走上走私、贩毒等违法犯罪道路,威胁边境社会稳定。

边地不富,则边疆不稳,国防不固。边民安居乐业,就是最稳固的边防。

新世纪之初,一场兴边富民边境建设大会战的号角在广西吹响。

曾经的广西典型贫困边镇——大新县硕龙镇,由于缺路少电,当地散居在茅草棚里的边民只能守着青山绿水过苦日子。为了讨生活,边民一度打算集体内迁。

大新县时任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边民都迁走了,丢掉的岂止是世居之地!

2014年,大新县开始实施旅游经济转型,重点将旅游线路延伸至该镇边境一线村屯,集中财力投入边境村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以财政补贴形式,帮助200余户因战争后撤的边民回迁到原居住地。

如今,公路进了村,亚洲第一跨国瀑布——德天瀑布得以揭开神秘面纱迎接中外游客;满山的荔枝、龙眼、柑橙、芒果,成片的甘蔗运出山外,给边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外界的信息通过广播电视,传入莽莽大山中的边民家。

时光流转,18年来,广西军地合力先后组织3次大规模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共投入资金100多亿元,实施项目7万多个,84个边境乡镇实现乡乡通等级柏油路或水泥路,距边境线0至20公里范围内的建制村全部通等级公路、通电、通电话,1800余户因战争而后撤的边民回到原居住地。

富民兴边,打造强边固防的坚实根基。富裕起来的边民主动申请担任边情信息员、边境界务员,广西千里边关初步形成“一民一兵,一户一哨,一屯一堡”的强边固防大格局。

“日益向好的生活环境和潜力无限的发展机会,是边境地区最大的向心力。”广西军区领导说,帮助边疆人民过上好日子,树立国门新形象,展示的是“大国力支撑强边关、强边关护卫大发展”的发展之路,这也正是开展兴边富民工程的要义所在。

家国情怀,擦亮边城永固的忠诚底色

晓风山林,朝阳喷薄。走在大新境内,整齐分布于街边的五星红旗成为最亮丽的风景。作为广西首创的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品牌,“国旗工程”自2002年实施以来,已在边境群众心中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2017年,崇左市军地首次联合推出以“桂边三关”(友谊关、水口关、平而关)为主要内容的边关行旅游路线,面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一路上,专业讲解员以边关戍边史为主题进行跟随讲解,并在全程各个节点穿插面向国旗宣誓等环节。

祖国在心中,更在用生命丈量国界线的脚步下。

自1996年从父兄手中接过“哨棒”那一刻起,防城港防城区峒中镇尖峰岭国防民兵哨所哨长陆兰军就再未挪脚离开哨所。数年来,在尖峰岭哨所所辖的24.5公里的边境巡逻线上,陆兰军穿林越岭、跋山涉水5万多公里。由于长年在山上行走,陆兰军患上了风湿病、颈椎病、右腿肌肉萎缩,不到50岁的年纪,已经满头花白。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条路一辈子。陆兰军的经历激励了峒中镇边民,上哨所、当民兵在这里成为风尚,整个防城港市边境地区有20万人当过民兵。防城港军分区司令员黄春林感慨万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和要塞。”

漫漫边境线,有人以领土捍卫者身份保家卫国,也有人如龙州烈士陵园主任钮本同一样默默坚守着戍边守土的精神家园。

30多年的守陵日子,犹如那座座挺起的墓碑沉寂无声。打扫卫生、修剪花草、擦拭墓碑、清除杂草、为烈士墓碑上色……每一天的工作亦如他的生活,平凡平淡却风雨无阻。

8年前,龙州县开始筹建烈士陵园陈列馆,钮本同揽下搜集烈士遗物这项重任。他经常白天利用轮休时间,骑着自行车跑到当年边境地区发生战斗的地方,询问附近边民收集烈士遗物。晚上逐个拨去电话,向当年的参战老兵和烈属请求帮助。

2016年,龙州烈士陵园陈列馆正式开馆。人们劝日渐衰老的钮本同要多休息,可他沙哑的嗓音依然高亢:“追寻烈士的故事,情感有了牵绊,人也就不觉得累了。”

这个已近花甲之年的男人,用一生的倔强和隐忍守护着烈士陵园里1902位烈士英灵,守望着心中对英雄的信仰。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成就一座城。近年来,受钮本同典型事迹感染,当地不少年轻人自发组成公益团体,定期组织到龙州烈士陵园打扫卫生、敬献花圈,为“红八军纪念馆”“水口古炮台”“南疆要塞大连城”担任义务讲解员,让英雄的故事、戍边的信念融铸成一座边城的精神高地。

在“国防热”和“双拥热”持续升温的同时,广西也掀起“参军热”。每年征兵时节,各个应征点排起百米长队,不少热血青年对参军报国充满热情,广西报名应征青年连年创新高。

骏马奔驰保边疆,不待扬鞭自奋蹄。所有这一切,都在传递着同一个信息:强边固防,人人有责;人人参与,边城永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