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郊汽车配件城曾被誉为“京城汽配第一家”,响应疏解非首都功能之后,于2015年9月25日关停,有序腾退816间商户,疏解4000余人。如今,这个占地面积128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汽配城“变身”为军民融合产业园后重装开启。
军民融合产业园启动建设近3年来,取得成绩很大,遇到困难很多,获得的启示也很接地气、很管用。
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试验田”,要坚持顶层统筹推进和地方主动探索相结合。从北京市海淀区的探索实践来看,地方主动探索务必把握好三个辩证法。
大与小的辩证法,以大观小,胸有全局好落子。我们常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问题在于,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往往把“一隅”当成了“全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是我们党探索当代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规律的又一重大飞跃。识天听风,临流观澜。作为社会组织,我们见证了海淀区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实施这一国家战略,紧扣军民融合战略作为重大成果、重大决策、重大举措这些“大定位”“大判断”“大思路”,而没有把军民融合当成另类GDP,没有搞成跑马圈地,更没有把自己降格为出租园区办公场所的“二房东”。
远与近的辩证法,以远博近,长焦距历史观更能成大事。上个世纪90年代,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把人类历史发展比作水过三峡,提出了著名的“历史三峡论”。在他看来,历史潮流中,前后两个社会政治形态的转换,其间必有一个转型期的瓶颈,是谓“历史三峡”。姑且不论这一观点优劣得失,单就用长焦距观察历史的治学方式而言,就值得今天在实施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中加以借鉴。譬如,我们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目标、路径以及要素转换为时间轴,把时间布局的节点延伸至未来三十年五十年,以时间换空间,合理进行分布、调整与实施,做好长远规划、长远布局,就比单纯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眼前不见长远”,更有利于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更有利于加快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路子,也更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全国的大棋局,交出一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出色答卷。
名与利的辩证法,以“天下利”取“万世名”,尽好我们这一代人当尽的责任。企业想搭军民融合的快车“赚钱”本身没有错,但如果只想着赚钱而没有一点家国情怀,这样的企业也就失去了搞军民融合的资格。在海淀区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努力找准国家、军队、地方、企业之间最大利益交汇区。军民融合作为跨军地、跨部门和跨行业的复杂系统工程,可谓国家层面的一级战略,是广大军民、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事,同时又不是任何单一方向、任何单一部门、任何单一行业能够“单兵突进”“独挑大梁”的事。“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只有大家都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处理好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各种关系,才能真正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大事做大、做好、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