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思想,心甘情愿做“栽树人”,甘于做好“地平线以下”的工作
对于抓基层打基础,有人曾作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下苦功抓基层打基础,就像在烂泥塘里跳高,越使劲陷得越深。”此话可谓切中肯綮,发人深思。
“烂泥塘里不能跳高”,想必谁都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在烂泥塘里不但跳不高,反会溅一身泥,越使劲结果越糟。抓基层打基础也是这个道理。基础打不牢,根基不稳固,无异于一片“烂泥塘”。如果此时不想着如何出力加固根基,反而还想着如何“出彩”以示政绩,结果必然是越使劲越糟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部队建设的基础、履行任务的根基、安全稳定的基石。基层人员的流动性、建设的渐进性、工作的周期性、落实的反复性,决定了抓基层打基础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虽然费劲大、收效慢,不显山、不露水、难“出彩”,却关系到部队的长远建设,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漂浮,必须一点一滴打基础,一砖一石筑地基。
然而现实中,有的同志在抓基层打基础上却易犯“急性病”,一上任就大烧“三把火”,频出“大动作”,想方设法“走捷径”,甚至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结果是“一任出政绩,几任背包袱”,看似是为了战斗力建设,实则却削弱了战斗力的根基。实践证明,抓基层打基础,无捷径可走,也没有近道可抄。为什么有的单位单项冒尖却事故频发?就是走了不该走的捷径、抄了不该抄的近道。
曾有人把干部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栽树型,这类干部爱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长远事;另一种是种菜型,这类干部眼睛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一茬收一茬,满足于短期效益;第三种干部是插花型,这类干部重“表面文章”,善“花拳绣腿”,只顾栽盆景而荒了田地。哪种干部更能赢得口碑、更利于单位长远发展?答案显而易见。
“见效快”与“有长效”是两回事儿。“速生林”一年多就可以长成,而泡桐则需要多年的生长。“速生林”长成后难堪大用,而泡桐几十年后还能泽被后人。所以,焦裕禄在兰考种泡桐,想的是“百年大计、基本建设”。杨善洲在大山里一待就是12年,“绿了山沟、白了头发”,但老百姓永远记住了他。事实证明,只有不求虚名、不图私利的人,真正耐得住寂寞、沉得下身子的人,才能甘心做默默无闻、久久为功的事。
“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强军兴军是一场接力赛,“功成”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我们当常思“烂泥塘里不能跳高”,自觉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思想,心甘情愿做“栽树人”,甘于做好“地平线以下”的工作。唯有如此,才能为部队长远建设打牢厚实基础,为强军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