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军人修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批评即选择


■郑蜀炎

●批评奢靡腐败,你就必须选择清正廉洁;批评志意衰惰,你就必须选择勤勉发奋;批评蹈常袭旧,你就必须选择开拓创新……

批评即选择——这是一个文学批评的命题,我希望它同样可以成为一个人生的原则。

“批评”这个词,本身就包含有否定、对立的概念,决非“尽买胭脂画牡丹”。中国元代就有了“评论先代是非,批评未了公案”的说法,意涵是借批评辩错对。“知有所择”,选择明确的是非态度和审美观念,批评才能既不媚俗亦不媚雅,拥有纯正的品格和公正的精神——批评奢靡腐败,你就必须选择清正廉洁;批评志意衰惰,你就必须选择勤勉发奋;批评蹈常袭旧,你就必须选择开拓创新……选择即立场,所谓理直气壮之“理”,就是明确的立场。那种无问西东、十三不靠的批评,往往是连错对的尺度都分不清,甚至还有些暧昧之态在其中。庄子言:“人莫鉴于流水。”流动的水不能当镜子,那些随波逐流、蹈空谈玄的所谓批评,同样不能为人所鉴。

古今中外,一切伪君子之“伪”,两面人之“二”,不是没有选择,而是他们选择了口是心非的“死胡同”,马克思透辟地将其斥为“虚伪欺人的江湖话”。在他们眼里,“一切坚固的东西都消失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这些极度的个人利益自恋者,专擅于用矫饰、虚假、膨胀的语言亵渎神圣的事物与思想,并以此作为遮蔽内心世界的面具。至于批评,则成为他们掩饰装饰、欺世盗名的唬人扮相。

明代名臣徐阶有个隋姓门客,见严嵩父子圣眷日隆,便转而投靠其门下。登严门后,他说自己在徐阶家其实是“入虎穴探实情”。严嵩倒台之后,隋某返回徐家,又顿首泣告自己在严家是“入虎穴探实情”。徐阶笑讽曰:“恐吾未得虎子,已入虎口、膏虎牙矣。”描述隋姓门客这种人的词汇很多,如虚伪、伪善……请注意,一个“伪”字鲜明地道出我们祖先对是非不容置疑的判析——伪者,即为人之伪也。

我们说批评即选择,不仅是选择态度和立场,更重要的是要选择真真实实的行动。与其讲一些“事或云无,理所必有”的话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不如迈开双腿在泥泞道上前行几步。有句谚语叫“知道的路更难走”,由此而想到一个现象——中国历史上,“民以食为天”的口号喊得很响,可是,像贾思勰、徐光启等脚踏实地研究、考察农业生产的人却寥若晨星。以《四库全书》为例,在所收录的3462部著作中,农业类的仅有10部。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多,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它极少功利性,且与科举仕进基本无关。

批评还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形象的选择。古语说:“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老城里必有盘根错节的老槐树,而清官的马匹则难免因饲料不足而瘦骨嶙峋。老百姓的眼光和评判没有错,倘若满口清廉的官员鲜衣怒马,标榜亲民者却矜愎不知自敛……见到这样的人指手画脚,我们是不是完全可以选择嗤之以鼻?

理性是知识的转化,所以批评总是崇尚和选择理性。批评时情绪不可避免,但应记住,情绪转化不成知识,深刻也不是咄咄逼人的气势和锋芒毕露的申饬。孔子的弟子宰予一次“昼寝”(白天打瞌睡),就被骂为“朽木不可雕也”。这是《论语》中最狠的批评,却因不够理性和厚道而被后人诟病,可见理性之于批评的重要。

关于批评的选择可说的还有很多,而汉代《说苑》里的话堪称金句:“大道容众,大德容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