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总不可有势利气


■秦洪军 汪哲夫

清人石成金在《传家宝》中写了一个“看写缘簿”的故事:有一军人,穿布衣布靴游寺。僧以为常人,不加礼貌。军问僧曰:“我见尔寺中,也甚淡薄,若少甚的修造,可取缘簿来,我好写布施。”

僧人大喜,随即献茶,意极恭敬。及写缘簿,头一行才写了“总督部院”四个字,僧以为大官私行,惊惧跪下。其人于“总督部院”下又添写“标下左营官兵”,僧以为兵丁,脸即一恼,立起不跪。又见添写“喜施三十”,僧以为三十两银子,脸又一喜,重新跪下。及又添写“文钱”二字,僧见布施甚少,遂又起立不跪,脸又变恼。

此僧先不礼貌,因无钱;后甚恭敬,因有钱;先一跪,为畏势;后一跪,为图利。若世人都是如此,岂不可叹!

势利是小人的符号和嘴脸,也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功名利禄看得太重、举得太高、想得太多,势必会追名逐利、急功近利,变得世俗世故,甚至会不择手段、不顾廉耻,没有底线、没有操守。“眼大善观风察色,嘴阔会拍马吹牛,手长能捞名攫利,身矮好屈膝磕马。”这样的人,必重利而品行不高,想有好名声无异于痴人说梦。为官者当警鉴。

“政声人去后, 民意闲谈中。”孰优孰劣,听一听茶余饭后的闲谈,便能为其官德、政绩找准坐标。翻阅史书,在位时不注重自己德行的“势利中人”,一旦失去了权势的光环,能有几个是有好名声、受人尊敬的?北宋参知政事丁谓,对宰相寇准毕恭毕敬,一次吃饭时,在众目睽睽之下竟为寇准拂拭胡须上的菜汤,得了个“拂须参政”的雅号。

看来,势利之人,迎合谄媚,希恩固宠,看中的是权势,谋取的是利益。他们只敬衣衫不敬人,围绕着一个“利”字来做文章,哪怕是用一世名声换取一时利益也在所不惜。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不论是做人处事,还是从政为官,都应该以德为本、以廉为道,而不应把金钱地位放在首位。这个本和道,即使放在今天也要坚守。

“无论作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我党历来坚决反对吹吹拍拍、看领导眼色说话办事。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曾经说过,共产党员“没有私人的目的和企图要去奉承人家,也不要人家奉承自己”。每个党员干部都是服务群众的一员,所从事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可以说,一切正派的人都是一棵挺拔的大树,“苏世独立,横而不流”,没有必要搞攀龙附凤、看人下菜那一套。

然而,势利之官尚未绝迹。有的人两只眼睛喜欢向上看,见到上级是“弥勒脸”,指导下级变“雷公相”;有的见高就拜,见低就训,上司才半句,早已“是是是”,下属陈千言,唯有“嗯嗯嗯”。在他们的眼里,地位和财富才是区分高下的主要因素,德高望重、真才实学都得统统排在自己职务的后面。这样做,除了损害革命情谊,还能有什么意义呢?

当下,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同志没有了领导职务,少了前呼后拥,便感到不自在,甚至发出“人一走茶就凉”的感叹。埋下势利种,长出炎凉田。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别人炎凉,而是源自自己势利。若知今日,又何必当初?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险夷而益固。”党员干部因为有共同的信仰而聚到一起,都是自己所在那片天地的一方土壤、一朵浪花,更应该弘扬正气、激浊扬清。唯有如此,才能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好,真正把德业功业立在群众的口碑心碑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