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职方阵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常怀患者在心间

——记解放军第42医院麻醉科护士长郑跃


■本报记者 赖瑜鸿 通讯员 潘用胜 刘一波

巴蜀大地,夏日炎炎。刚刚参与完成一例阑尾炎切除术后,解放军第42医院麻醉科护士长郑跃满头大汗走出手术室。

2000年6月,郑跃从地方大学护理系毕业,怀揣着军旅梦加入该院,并成为一名文职人员。10多年来,她凭借着精湛的业务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一名麻醉科护士长。郑跃在工作上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任务。

“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更要带着爱心去做。”这是郑跃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她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是患者之间赞不绝口的“美丽天使”。

麻醉科医护人员的职责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无痛的手术条件,并全程保障患者安全,可以说是患者生命的“保护神”。郑跃常常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有效消除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负面心理影响,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来接受手术治疗。

2016年,某部士官李林因手术需要全身麻醉,他担心术后身体机能受到影响,无法参加正常训练,一度表示拒绝。经过郑跃耐心开导,李林这才放下心来,进入手术室接受治疗。术后查房时,再看到亲切的护士长,李林悄悄塞给郑跃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谢谢您,姐姐!”

去年,年近古稀的李大娘因食管癌进食困难,身体严重消瘦,无法进行手术,她的家人抱着一丝希望将李大娘送到该院。接诊后,该院第一时间组织联合会诊:如果术前评估条件不达标,手术存在极大风险,必须给患者最好的护理。

很快,护理李大娘的任务落在了郑跃身上。面对意识不清、身体虚弱的李大娘,郑跃为她提供“套餐式”医疗服务:每天定时按摩、翻身,合理搭配营养膳食,通过胃造瘘管用注射器定量进食……没过多久,李大娘的身体状态明显好转,体重达标,顺利通过术前评估,成功进行了手术。

在平时护理工作中,对于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郑跃事先会将床单铺垫平整,再帮助病人翻身。原来,如果床单有皱褶,几分钟也许没事,但时间久了,皱褶会磨刺病人的皮肤,还会引起皮肤溃烂。郑跃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护理人员一定要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把微笑挂在脸上,把患者装在心中。面对基层官兵,郑跃就像姐姐一样关心体贴他们,在做好医护工作的同时,针对官兵战备训练任务繁重、伤病员康复周期长、残疾军人心理压力大的实际,她积极为保障单位开设“知心话对跃姐说”信箱,为官兵排忧解难。

某部一名战士不慎烫伤,担心留下疤痕影响以后的生活。郑跃主动陪他散步聊天,既讲医学常识又谈人生哲理。如今,这名战士逢人就说:“在跃姐的帮助下,我不仅治好了身体上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挫折。”

为了让患者得到更舒心的服务,减轻病痛给患者带来的伤害,郑跃利用工作之余收集各类临床病例,特别是将外科系统危重病人的典型病例进行归纳汇总、分类研究,在科室组织学习。多年来,她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护理操作规范章程,带出一支技术娴熟的护士队伍,为医生对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她还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撰写了大量论文和经验文章,先后有10余篇护理学术论文在各类医学期刊上发表。

医者仁心。郑跃始终怀着对官兵的无限关爱,把医护对象当成自己的亲人,播洒爱的雨露,滋润他人的心田。多年来,她随医疗队深入基层部队、执勤哨所和乡镇村庄巡诊送药30余次,为300多个家庭传授健康知识,受到基层官兵和驻地群众的好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