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妈妈眼中的陈望道


■朱沛文

2018年5月的一天,妈妈早早地起床了,因为她要去参加一个活动。我载着妈妈前往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国福路51号”——它早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门牌,而是成为记载一个老人、一段历史的所在。如今这座“陈望道故居”经过全面的修缮,变身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对外开放。

每年7月1日前后,太外公陈望道的名字都会频繁地出现在电视和报纸上,勾起我们全家对他老人家无限的思念,看着一张张泛黄老照片里的旧日时光,读着一封封珍贵家书里的亲切话语,我们仿佛感到,他一直都在身边,从未走远。

太外公的老家在浙江义乌分水塘,那里不仅是他的出生地,也是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书稿的诞生地。太外公很早就投身革命,无暇顾及家庭,加上当时生活动荡、医疗条件差,他的结发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先后病亡,只留下两个女儿,妈妈就是他的次女陈次莲的女儿。

我的外公季鸿业受岳父陈望道的影响和帮助,在浙江组建抗日武装“八大队”,常年征战在外,外婆陈次莲终日为他担惊受怕、提心吊胆,在妈妈12岁那年撒手人寰。亲人接二连三地离世,对太外公的打击很大,他深感对家人的愧疚,每次想起他们,总是暗自流泪。为了弥补对女儿的亏欠,他与复旦外语系教授蔡葵结婚后,亲自抚养外孙女。

太外婆既是太外公生活上相濡以沫的伴侣,又是他志同道合的战友。她对他前妻留下的孩子视如己出,用自己的工资供他们读书,安排好他们的生活,不用太外公操一点心。1958年我外公被打成右派隔离之后,太外公和太外婆对妈妈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有好几次妈妈放假从杭州回到上海时已是深夜,太外公已经休息,但妈妈进到三楼她的小卧室里,总是会看到精心摆放在那里的鲜花、水果和写着“欢迎亲爱的外孙女清如回家”的卡片,这让从小很少感受到家庭温暖的妈妈倍感亲切。

全国解放后,太外公身兼数职,身居高位,但他从未用权力为家人和亲戚朋友谋过私利。太外公一生敬重周恩来,他常说:“我要向周总理学习,要过家庭关、亲戚关、朋友关。你们都要自力更生。”

在前往“国福路51号”的路上,妈妈又给我讲起许多往事。“1957年,我参加高考,外婆希望我能考到上海,所以我第一志愿报考了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可惜的是,我最终被录取在了第二志愿浙医大。当时外公是华东高教局局长、华东高招办主任,如果他去打个招呼,一切都可以如愿以偿,但外公没那么做。”

“1962年大学毕业时,外婆已经患脑部肿瘤,她十分希望我能够生活和工作在他们的身边,一来因为我懂医,方便照顾他们;二来如果可以在上海工作,势必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大有好处。但外公始终没有插手我分配的事,任由学校将我和你爸(他们是浙医大同学)分配到了嘉兴第二医院。”

“1964年外婆蔡葵去世后,上海市统战部部长见外公年岁已高,身体又不好,主动提出把我们夫妇调回上海,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他老人家拒绝了,说‘让他们在下面锻炼锻炼吧’,结果我们在嘉兴一直锻炼到了退休。”

妈妈说,家里人曾经埋怨过他不近人情,甚至认为他“自私、冷血”,其实他何尝不希望含饴弄孙、儿孙绕膝、一家团圆?但是他有他的信仰、有他做事的原则,他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

父母在嘉兴工作期间,太外公常常写信给他们,询问他们的生活,更关心他们的思想。他在1968年5月9日的来信中说:“我向来关心国事、校事比关心家事为多,直到蔡先生病重乃至病死之后,家事无人管,才稍稍注意一点。对于亲戚朋友或自己家中的青年人也都当做接班人看待。希望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超过自己。”

妈妈的话唤起我心底温暖的回忆。在我和弟弟的记忆中,太外公是个不苟言笑、外表严肃的长者,我们姐俩都有点怕他。懂事以后才知道,我们是太外公最宠爱的人,他不善于表达,却将爱刻进骨子里。

一到节假日,他就叫我们全家快快去上海,那是“国福路51号”最温馨、也是太外公最开心的日子。闲暇时,太外公也会和我们一起在花园里修枝剪叶,拔草种菜;或者搬个椅子,静静地坐在院子的一角,看着孩子们追逐嬉戏,享受天伦之乐的那份满足。

每次到上海,我们见到什么东西都新鲜,把家里闹腾得就差掀房顶了:我们将从院子里捡来的一大堆枯枝落叶往开着的电扇里扔,“天女散花”、一片狼藉;又用外面折来的树枝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拿着玩具枪在客厅的桌子底下、皮沙发上厮杀冲锋、又打又跳。父母见状,大声呵斥我们:“不可以打闹了,不可以影响太外公看书,不可以……” 这时太外公总是朝爸妈摆手:“让孩子们玩吧,没关系。”太外公严肃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未泯的童心,他在写给爸妈的信中,学着我们姐弟的口气写道:“国庆节到上海来过节,‘上海到了、上海到了’地来……”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太外公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常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有一技之长,靠前辈只能吃一时,自己有本事才能立一生”。他不会像太外婆那样嘘寒问暖,也不会因为我们的一点成绩而喜形于色,但却比任何人都更关注和在意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和妈妈推开那扇熟悉的铁门,来到这座结构独特、充满美感的三层小楼前,和太外公一起生活在这里时的美好记忆宛若眼前,而太外公一生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崇高人格魅力则印刻在心底,永远影响着我们。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