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个人感到被欣赏、理解和重用,就容易激发责任自觉和持久动力

让人才有知遇感


■吕红军

习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建设科技强国、推动科技兴军,关键在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大限度把人才的报国热情、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涉及很多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人才的知遇感。

知遇感源于欣赏重用。一个人因为感受到被欣赏、理解和重用,就容易激发出责任自觉和持久动力,这就是知遇感。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持久的动力来自刘备的知遇。韩信面对项羽使者的游说,不肯背弃刘邦,最根本的原因也是知遇。“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生逢新中国强起来的新时代,每一个胸怀理想、腹藏才华的官兵,都希望能够遇到识才、爱才、用才的知音伯乐,因而对被知遇的渴求尤为迫切。我们各级组织和领导,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官兵和部属,识玉璞中、知瑜弃瑕,用其所长、才尽其用,善于发现和挖掘官兵的优长潜质,给专门人才创造专门条件,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措施,为超常人才开辟“绿色通道”,让奇才俊杰拥有发展空间,使各种人才都能够在强军兴军征程中获得施展才华的舞台、实现理想价值的渠道和人生出彩的机会。

知遇感离不开厚待尊重。这种厚待尊重,既有物质的内容,也有精神的内涵。电视剧《聂荣臻》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聂帅要求机关工作人员首先给所有科研人员办公室生起取暖炉,保证他们不受冻。这种厚待,体现的是物质待遇,折射出的是对人才的尊重。遇之厚则报之亦厚,物化在厚待中的知遇感,转化成人才克服困难、矢志攻关、报效国家的强大精神力量,结出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累累硕果。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在生存安全等基本需求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人才就能去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不忧贫”才能专注于“忧道”。我们各级组织和领导,要切实认清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军地合力、多措并举,把厚待尊重人才的工作做细做实。要让人才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让人才获得应有的政治待遇,让人才受到适当的荣誉激励,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如此,军事人才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动力就会更加强劲、持久和自觉。

知遇感中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人才遇到挫折、困境时的理解支持。知遇感就像沙漠中的甘泉、黑暗中的灯光,是人才战胜困难挫折、走出迷茫困境的巨大动力。东汉“大树将军”冯异,在同赤眉军作战中,先期失利后获大胜,光武帝刘秀称赞他“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革命战争年代,由于敌强我弱,我军很多将帅都吃过败仗,但即便是遇到西路军那样的惨痛失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袖和统帅,都对指挥员和官兵予以充分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卓越的军事人才。今天,面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使命任务,强军兴军的征程中必然会有更多未知挑战,军事人才的职业生涯中矛盾、困难、风险必然如影随形,当指挥员指挥失利、科研人员攻关受挫、参谋人员谋划失当时,更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有担当的人才担当,让有作为的人才无畏,给扛重担的人才减负。有了这样的知遇感,广大军事人才就一定能勇毅前行,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

(作者单位:火箭军研究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