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不必太纠结于专业对口


■刘辽军

前不久,一位资深媒体人讲述了一个学历史的人干金融的故事。他说,最近他们公司录取了一位新同事,大学学的是历史,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却在投资银行。于是就问他,你这专业不对口,干得好金融业务吗?

这位新同事回答:比学金融的人干得并不差。原来,学历史赋予他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凡事讲证据,同时他看任何事情时,都会本能地思考这个事实的形成过程。如此一来,他就比学金融的人,多了两个看问题的维度,即与事实联系的维度和时间的维度。这就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

由此想到军事领域。打仗到底需要什么专业?可能很难有人说得清。打仗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培养打仗型人才,不必太纠结于专业对口,关键要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际工作中,有少数单位往往会考量专业是否对口,什么专业干指导员,什么专业干连长,分得比较清楚。专业要讲,但也不可太拘泥。我们都知道,很多优秀的军事干部,学的可能就是文科;很多写材料的高手,学的也可能是理科。一味用专业对口选人,往往会导致视野狭窄,也难以将优秀人才用到合适的岗位上。

我们探究一下部队的一些先进典型,不难发现,他们所从事的岗位与专业并不一定对口。譬如,转型先锋李浩以前并未学过无人机专业,巡航导弹营长罗寅生学的也不是导弹专业。这些都充分说明,选人用人不可太纠结于专业对口。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部队中的任何一员,都是战斗员,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是打赢。而能否打胜仗,关键在于是否具备丰富的知识、一流的见识、卓越的辨识。历史上,很多优秀的带兵人,往往都是儒将,譬如诸葛亮、范仲淹、王阳明、曾国藩等。他们开始也不懂军事,但他们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能融会贯通各门学科,做到了知天文、识地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能打仗,多在于后天的实践锻炼。开国战将很多是“泥腿子”出身,并不是天生就能打仗,但他们勤于实践,打一仗进一步,最终成为战场的主宰和一代名将。这也启示我们,不管什么专业,只有多研究战争,多加强实战化训练,日日为继、久久为功,才能成为新时代战将,牢牢掌握未来战场的主动权。

当前,军队正处于改革重塑、转型发展的深入推进期,很多新的岗位补充了一些专业不对口的人才。专业不对口并不可怕。“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只要勤于学习,敢于突破,勇于开拓,用新的思维学习专业、适应岗位,就一定能成为本专业的佼佼者,成为部队所需的打仗型人才。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