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调研不妨多些“一对一”


■胡方旭

《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这是上世纪60年代陈云深入上海青浦农村蹲点调查后,写出的3篇调研报告。“母猪”“蚕豆”“自留地”,仅从字面就可以看出,这些报告聚焦问题、注重细节,针对性、操作性很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一具体,就深入;一专注,就落实。问题越突出,调研越精细,效果就越明显。实践也证明,陈云的3篇调查报告经审核后,在庐山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得以印发,对落实调整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产生了积极影响。

毛泽东说过:“工作虽多,可以安排一下,一段时间内只处理一个主要问题,这样也就会不觉得太忙了。”调查研究也是如此,不妨抓住“一个主要问题”,进行“一对一”式的专项调研。刘少奇当年到湖南天华大队进行调查,一住18天,为的是解决农村大办食堂问题;彭德怀到湘潭老家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农村调查,形成了5份十分具体的专项材料。这样的调查报告,参考价值可想而知。

然而,现在一些机关干部下基层调研时,西瓜芝麻样样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军事训练到主题教育,从部队管理到后装保障,事无巨细,贪大求全。如此这般,写出来的报告难免泛泛而谈、海阔天空,什么都讲到了,什么也没讲透,到头来啥问题也解决不了。如此调研,犹如“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很碎,头绪满天飞。

其实,一次调研,三五人,六七天,想“一站式”解决一系列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眼下,随着部队全面建设深入推进,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有的还相互交织、盘根错节。这些问题,有的是改革之痛,有的是机制之滞,有的是作风之弊,解决起来不会轻而易举,也不要指望一步到位。

十指乱摁,不如攥指成拳。如果能从官兵最关心、基层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具体问题入手,“一对一”调查,“面对面”研究,一事一议、解剖麻雀,顺藤摸瓜、刨根问底,集中火力、各个击破。这样一来,一个棘手问题的原因析透了、症结找准了、彻底解决了,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事半功倍、触类旁通之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