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抒情”与“呼喊”


■王辰玮

郭小川作为一名中国革命年代诞生的诗人,其诗歌作品气质豪迈、风格激昂,始终保持文艺作品映呈现实、描摹时代的特点,彰显着一个时代伟大诗人的“抒情”与“呼喊”。

1955年处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初始阶段,百废待兴的局面呼唤着全国人民投入到火热建设中去。郭小川用饱含革命热情的诗化语言和激越文字,创作《向困难进军》一诗。他想要告诉青年读者新纪元生活的真谛,从而召唤和鼓励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中去,呼喊出敢于“向困难进军”,勇于“投入火热的斗争”中的豪情壮志。

诗歌一开始采用比兴手法,通过描写“骏马”畏惧湍急河流,“大雁”害怕寒冷冬天,大声问询我们的青年:是否在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做好了征服困难的思想准备,是否会如“骏马”和“大雁”一样“在困难面前低下了头”?

接下来,诗人现身说法,向青年介绍历史上的苦难,介绍自己颠沛流离的青少年时代。那是“变乱的年头”,诗人“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负担着巨大的忧患。”随后,战争的炮火,“在我寄居的城市中/卷起浓烟。”而诗人“几乎是毫无准备地/遭遇到一场风险。”投入战士行列的诗人一无所长,向将军要求回到后方再学几年。将军是这样回答他的:“问题很简单/不勇敢的/在斗争中学会勇敢,怕困难的/去顽强地熟悉困难。”这些话既是沉甸甸的教诲,又是寄予厚望的嘱托,他让诗人——“我”立即回到队伍继续前进。诗歌中的叙事,营构了抒情诗中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无论是沉毅果敢的将军还是青涩的“我”的形象,都在叙事过程中得到了丰富。

随后,诗人用辩证的观点和诗意的语言,来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遇见的困难及双重性,并向青年们揭示出自己对困难的认识:“困难/这是一种愚蠢而又懦怯的东西,它/惯于对着惊恐的眼睛/卖弄它的威力。”“它从来不能战胜/人们的英雄的意志。”

最后,诗人向青年们提出号召,在结尾处直抒胸臆地写道:“让我们/以百倍的勇气和毅力/向困难进军!不仅用言词/而且用行动/说明我们是真正的公民!”可以说,整段诗句响彻着伟大时代的浩瀚之音,体现着伟大时代的宏伟精神。诗人把议论带入到诗歌当中,在感情汹涌中闪射真理的光芒,使诗作成为响亮的战鼓,成为时代的号角,也因此受到了青年读者热烈的响应。

《向困难进军》艺术手法表现为“抒情”,而从思想内容上看,郭小川在诗作中号召人们在火热的劳动中、在不断对困难征服中去创造美好生活。此外,他还概括了国家和人民伟大而曲折的斗争道路。我们始终能从他的诗句中看到社会主义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感受到伟大时代的脉搏跳动,听到真正觉醒的人民心声。他对祖国前进道路上经常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对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问题和坎坷,是时时注视着、思考着的。而这一切,又都与郭小川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

诗人郭小川出生于1919年,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历过战争的苦,也品尝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甜,是一个身负重任的党员,一个不断革命的战士,一个勇于探索的诗人。在历史潮流的感召下,他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毕生用诗歌诉说着他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与挚爱。今天,我们不仅要借鉴他的创作经验,更要学习他心系祖国,把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忧患意识灌注内心,能够用发自内心的爱国主义“抒情”和“呼喊”,唱响我们新时代的中国梦。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