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在塞拉利昂的一年间,中国第二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倾情提供医疗服务,与当地人民结下深厚情谊。一名残疾孤儿动情地说——

中国军医是最亲的人


■张芸  洪建国  本报记者  孙兴维

2017年8月17日,第二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来到塞拉利昂弗里敦市的一个灾民安置点,为遭受泥石流灾害的民众进行义诊。图为护士长吴丹正在为一名受伤的儿童清创。黄  磊摄

地处西非的塞拉利昂与中国万里相隔,但中塞友谊却翻山越洋、源远流长。

近日,在完成为期一年的军事公共卫生合作任务后,中国第二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一行14人回国。在塞拉利昂的一年,他们倾情提供医疗服务,与当地人民结下深厚情谊。

塞拉利昂传染病高发,疟疾、霍乱、伤寒等疾病十分常见,但多年来这个国家一直没有专门的传染病门诊,造成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专业的诊治。

抵达塞拉利昂后,第二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积极与塞方协商,准备在塞军第34医院开设传染病门诊。说干就干,医疗专家黄磊、护理专家吴丹积极帮助培训医务人员,临床检验专家杨光、感控专家贾红军等人用最短时间完成了血细胞分析仪、尿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设备的安装……经过专家组全体人员的努力,开设传染病门诊所需的抽血室、输液室、辅助检查室和临床检验室等相继建成。

去年11月9日,中国军医在塞军第34医院开设的传染病门诊正式投入运行,当天就接诊病患百余人。塞军第34医院院长萨郝尔准将高兴地说:“我们太需要传染病门诊了,感谢中国军医。”

截至2018年7月,传染病门诊共接诊塞方患者1400余人次,成功抢救当地危重患者7人,为塞方培训医务人员22名,受到塞拉利昂各界的好评。

去年9月,执行“和谐使命-2017”任务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抵达塞拉利昂。为配合医院船顺利完成人道主义医疗服务任务,专家组提前做了大量工作。从8月开始,他们就按照传染病医院“三区两线”的标准规划筛查点布局,并着手准备筛查点所需的各类物资。

医院船停靠后,专家组作为“第一道关口”,负责疾病筛查和病患分诊,让非传染病患者上船就诊,传染病患者在陆上治疗,从而确保医院船的诊疗服务有序进行。

那段时间,为了让更多的塞拉利昂民众得到救治,专家组军医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忙的时候,吴丹一天要筛查上百名患者,吃饭喝水都顾不上。尽管辛苦,但她说:“作为中塞友谊的使者,能为当地人民带来健康,我感到十分欣慰。”

和平方舟医院船停靠塞拉利昂期间,在专家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65岁的白内障患者哈桑重见光明;7岁的普琳塞丝接受了全麻脐疝修补手术,治愈了严重困扰她的腹痛、便秘;41岁的穆罕默德彻底摆脱了膀胱结石的折磨……

在塞拉利昂,专家组军医还是一群残疾孤儿的亲人。

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郊有一所柴郡残疾之家,里面生活着约40名残疾孤儿。2018年新年前夕,中国军医再次来到这里慰问,他们不但精心挑选了食品、图书等礼物,还为孩子们检查身体,讲解疾病预防知识。

听说残疾之家的小女孩巴斯马萨就要过生日了,中国军医特意为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当蜡烛点亮,大家一起唱起生日歌时,坐在轮椅上的小巴斯马萨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她激动地说:“陪我过生日的中国军医就像是我的爸爸妈妈,你们是我最亲最亲的人。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医生。”

播撒大爱 厚植友谊

■罗 铮

执行任务一年,中国第二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在异国他乡为当地民众送去爱的温暖、点燃生的希望。一句“最亲最亲的人”,是小巴斯马萨的真情流露,也是塞拉利昂人民对中国军医的最高褒奖。

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是中国援非医护人员群体的缩影。自1963年以来,中国援非医疗队的足迹已遍布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救治了数以亿计非洲患者,培训了数以万计当地医务人员,不断拉近着中非人民之间的距离,为中非友谊的枝繁叶茂注入了充沛甘甜的“源头活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