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军校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准军官”的“跨越之旅”

——目击陆军军事交通学院生长干部学员暑期驻训


■焦玉庆  马怀祥

学员在进行班排伪装进攻演练。程相阳摄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的气候分界线。位于淮河之滨的古城蚌埠,设置着“中国南北分界标志”。

今年暑期,面对高温,陆军军事交通学院迎“暑”而上,组织600余名学员,机动近千公里,跨过这个特殊地标进行暑期驻训。

对于这些“准军官”而言,这不仅仅是地理坐标的一次跨越,更是他们成长的一次跨越。

温度44℃,湿度90%。四面敞开的帐篷,连一丝风都没有,从早到晚,温度计指针变化不大。面对从未承受过的高温高湿环境,个别学员发牢骚:天津校区的训练场完全可以承担暑期驻训,在那里训不一样吗?

习惯了北方生活,学员徐天天下车后就遭遇了“下马威”:他感觉闷热难耐,睡眠紧跟着也出现了问题。

为防止中暑,徐天天不停喝水,还笑称自己是“小水罐”。然而,怕什么来什么。第3天,他就出现了中暑症状。

绿豆汤、凉开水不断,怎么还中暑呢?大家有点不解。队干部在为徐天天做好心理疏导的同时,经与校医沟通后,迅速将一个个“小盐包”发到学员手中。

如果说“盐水课”是“小儿科”,紧接着的一次“反常现象”让大家有了更多思考。

连续2天的连战术综合演练课目正在实施。“报告,六队一名同志中暑晕倒!”“报告,六队又有一名同志中暑晕倒……”

不到短短半小时,执行穿插任务的5名同志相继中暑晕倒,非战斗减员接近三分之一。

“典型的‘南北水土不服’!”原来,在进行演练时,为避开猛烈的日头,学员们决定从有荫凉的山谷通过。但大家没想到,南方天气与北方天气的不同,山谷中虽说有阴凉,但不通风,闷热潮湿,更易中暑。

地域变了、气候变了、环境变了,相应的练法必须随机应变。

“这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也不是毕业考核的一项,但这却是贴近实战的一课。”返回营区后,担任区队长的学员何亮亮的一句感慨,让学员们浮躁的心静了下来。

同样是班进攻,南方植被相对茂盛,如何进行联络?水网稻田地形中,如何调整战斗队形?

同样是野外宿营,在树上打绳结为什么南方要与北方的不同?帐篷外挖的排水沟为什么总也过不了关?

……

跨越心理这条“线”,就会找到方向感。很快,学员们对热带地区训法、战法的研究热情高涨。

这过硬那过硬,耐热不行等于零。

驾驶课上,教员随手将一个鸡蛋打破在驾驶室前盖上,不到30秒,鸡蛋熟了。

学员们还没反应过来,教练员一个个已坐上了副驾驶位置。

没有任何降温设施的驾驶室内就似一个蒸笼。学员们没待上10分钟,身体就有了虚脱的感觉。

“对高温高湿环境的耐受力训练,是打仗能力的一项基本功。”看着驾驶室内,教练员一坐就是两个小时,学员们明白了学校的良苦用心。

32天的“极限训练”有何感想?学员何亮亮写下了三句话:身体更结实了!业务更扎实了!打仗更踏实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