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换个角度看陆战无人化装备应用


■曹成俊

无人化装备作为未来陆战的一支新型力量,在列装应用过程中,应以无人化装备未来可能遂行的作战任务为牵引,以服务和保障部队战斗力提高为准则,依托实战化训练促进无人化装备在陆战中效能充分发挥。

着眼作战地域,突出“环境适应性”。我国幅员辽阔,部队未来作战可能要面对高原、荒漠、山地、海洋等特点各异的地域,对无人化装备的环境适应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西部方向为例,所处地区海拔高,山脉多,道路通行条件差,天候恶劣,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装备性能的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发挥。因此,要根据无人化装备未来所应用的战略方向,针对该方向作战地域的地形、天候等地理环境特点,采用合适的制造材料、工艺和技术,使无人化装备具备与作战的地理环境相适应的战术技术性能,最大限度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无人化装备在陆战中的影响。

着眼作战编成,突出“一体联合性”。随着无人化装备未来在部队陆战中的不断应用,可能会出现某种类型无人化装备单独编组,多种类型无人化装备共同编组,以及无人化装备与其他装备或人员共同编组等多种形式。因此,要针对不同的作战编成,从不同无人化装备的性能特点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任务区分,并加强常态化的训练和演练,探索提高其作战效能的最佳行动方式,制定指导性和实用性强的指导条令、原则和法规,真正实现“机-机”结合、“人-机”结合,达成与作战编成相适应的“一体联合”,使人员与无人化装备、或者不同的无人化装备在作战编成内实现有机融合并转化为作战胜势。

着眼作战体系,突出“高度联通性”。未来作战的主要形态将是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具有参战力量多元,参战武器多型,参战平台多样等特点,将这些诸多元素有机聚合并形成体系作战能力,其关键在于相互间能否实现有效的联通。同样,将无人化装备应用于陆战的过程中,要注重无人化装备设计所用的编程语言、硬件接口、数据链等技术规范与作战平台、武器平台等作战要素相衔接,实现彼此的“互联互通”,使无人化装备作战能够依据作战平台的行动指令并配合武器平台的打击要素展开,这样可使无人化装备的智能化特性最大限度得到发挥,同时又能使其在整体作战框架构设内得到约束,实现无人化装备在未来陆战场整体作战体系内“可用”与“可控”兼备的效果。

着眼作战动员,突出“军民融合性”。着眼提高作战动员的时效性,在无人化装备研发的过程中,要注重突出军民融合,充分借助地方的人力、物力资源与技术优势,使地方研发并使用的无人化装备具备为军服务的接口和拓展基础,在作战时能够将民用无人化装备直接或通过简单加改装补入部队,迅速实现“民用”转“军用”的角色转换,为赢得作战胜利提供时间保证和力量支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