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新疆红其拉甫——

边境小城今蝶变


■胡 铮 葛晓海

8月25日,晨曦初露。

笔者驱车从古城喀什出发,沿着314国道一路前行——目的地便是海拔4700米的红其拉甫口岸。

“以前,走这条路是‘车在路上跳,人在车上跳,心在嗓子眼里跳’,至少两天才能赶到目的地。”在这条路上跑了10多年的驾驶员、四级军士长刘虎,对这条路的记忆刻骨铭心。他说,从喀什到红其拉甫口岸,一路上要翻过三个4000米以上的雪山达坂,以前不仅路难走,而且险象环生,尤其是春夏季节滑坡泥石流时有发生。如今,昔日沟壑纵横的碎石路已变成宽广通畅的柏油路。500多公里的路程,当天傍晚我们就赶到了目的地。

一路上,鹰翔蓝空,白云飘在山腰间。不远处,大货车在连绵山路上鱼贯而驰,俨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车子驶近了,刘虎看了看车牌标识后说,这些货车应该是来自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

车子行到一处检查站,我们停车休息,并与一位巴基斯坦司机聊了起来。他告诉我们,交通设施改善后,自己每个月的出车频率由过去的每月一次到现在的每月三次,运输的货物除了面粉等生活必需品,还增加了服装、机电等商品,随之而来的是收入大大提高。

“近几年,红其拉甫口岸进出口货物量和贸易额逐年攀升,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的发布极大拉动了出口贸易。”红其拉甫海关关长曹雷介绍,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在新疆喀什市,终点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全长3000公里,辐射数十亿人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在沿线不断拓展,地位更加凸显。

回顾发展历程,曹雷颇为感慨。他说,这个坐落于祖国西部的“云端口岸”一度被人遗忘,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后,这里逐渐成了国际商贸和跨境旅游的中转站,近几年搭上了“一带一路”建设的便车,处处呈现繁荣兴旺景象。

说话间,我们登上了红其拉甫山口。不远处,挤在国门前的游客热情寒暄、拍照留念。国门外巴基斯坦一方公路上,等待入境的大货车排起了长队。

“在出口的货物中,机械设备和路桥施工设备居多。”红其拉甫边防连指导员王立介绍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里已经逐步形成沿边境线、沿亚欧大陆桥和沿交通干线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历史悠久的土陶铜器、令人着迷的曲折小巷……采访结束,走在边城的老街上,一处处独具民族风情的精致让人留恋。据介绍,政府已对当地的发展作出规划,不久的将来,这里将被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国家的出口商品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边城午后,骄阳似火,古街上依然游人如织。不知疲倦的人们,正在见证边境小城的美丽蝶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