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河南周口——

日常餐食成品牌


■李政皓 曹耀军

早上七点,沿着河南省周口市中州路一直往北走,过了沙颍河大桥,便会看到黑压压的人群围坐在早餐摊点旁,人手一碗辛辣浓郁的胡辣汤,或配上煎包,或就着油条,或加张鸡蛋灌饼,吃得津津有味。

一碗胡辣汤,承载着无数河南人的生活记忆。

“以前,到外地打拼,思乡时想喝一碗胡辣汤很不容易。如今,遍布全国各地的胡辣汤店,总能让我品味到家乡的味道。”上世纪80年代,因为老家周口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王树森便辞别家乡父老到外地打工谋生计。后经多方奔波,最终在北京安定下来。

回顾奋斗历程,王树森很感慨。他说,若不是因为改革开放后一系列好政策搞活了市场经济,让自己和几位乡友“捞得人生第一桶金”,真的难以想象今天的生活会是个啥样子嘞。

或许,王树森不知道,改革开放改变的还不止他和乡友,就连他喜好的那碗胡辣汤也已经是今非昔比了——曾经乡亲们日常生活的一道吃食,如今已成为老家的一个品牌产业。

佟老八胡辣汤、老杨家胡辣汤、老佟家胡辣汤……走进周口市西华县(相传宋代徽宗时期胡辣汤起源于此),一个个打着“胡辣汤”名号的招牌林立街道两旁,成为这座豫东小城一道独特的风景。据统计,该县有近10万名居民在外地经营胡辣汤,当地胡辣汤料生产企业就有16家,带动了当地食醋酿造、食品包装、槐山羊饲养等产业发展。

“这些产业帮助近20万人实现就业,每年为农民增收40亿元以上。”当地一位领导介绍,这几年,他们围绕产业化发展做文章,使胡辣汤从地方小吃逐步提升为待客佳肴。在此基础上,还专门开设了胡辣汤培训基地,这些学员中有的已把店开到了巴基斯坦。

“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但家的味道就在嘴边。”在距离周口3000多公里的克拉玛依打工的袁文霞,如今借助网络搞起了胡辣汤配料销售。她告诉笔者,以前在老家时,胡辣汤仅是一份再平常不过的吃食;如今远离家乡,胡辣汤成了一份难舍难分的牵挂。为此,袁文霞做起了电商,一方面可以满足自己和家人的“胃口需求”,另一方面还能为小家庭增加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在王树森的童年记忆中,“小吃店”意味着脏乱差、不讲究。如今再回到老家,变化改变了他的看法。接地气的店面、精致的环境设计、热情周到的服务、久违的乡音乡情……王树森说,这一切让他对老家的这种吃食生发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风云四十载,水汤有乾坤。王树森说,如今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自己和家人却依然对这一碗汤情有独钟,或许是因为那汤中激荡着他的喜怒哀乐、多彩生活吧……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