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把握机遇,打造军旅影视精品


■邱火林

好作品来自好时代,好时代需要好作品。当前,军旅影视创作应当把握新时代所给予的机遇,奏响时代主旋律,讲述中国好故事,推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佳作。

军旅影视作为强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责任,需要走出大格局、宽视野、深立意的路子。进入新时代,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实战化训练跨昼夜、跨区域、跨兵种,与外军双边、多边联演形成机制,执行多样化任务走出国门,足迹、航迹到达异国他乡。面对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军旅影视在创作上要具备大国视野、前瞻思维,增强与时代同行的文化自觉,用观众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审美体系,讲述强军好故事,塑造军队新形象。

文艺作品来源于社会实践,更能反作用于社会实践。话剧《兵者,国之大事》在正面塑造的同时,如实呈现当时部队演训中的虚假陋习,反而赢得观众称赞。今年以来,部队围绕统帅“价值之问”“胜战之问”“本领拷问”,聚力深入纠治和平积弊,全军上下以打仗姿态向和平积弊开刀。军旅影视作品完全可以借助自身影响力,当好纠治和平积弊的鼓手,为官兵注入强军正能量、实战新理念,形成由现实到艺术、由艺术再到现实的艺术创造。

《战狼2》《红海行动》等一大批军事文化作品深受观众喜爱,说明主流军事文化和市场对接,能够产生巨大魅力。当前,军民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大势,迫切需要军地双方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军旅影视可以积极充当媒介载体,挖掘军事文化中的“市场语言”,向社会大众传播国防政策理念,提升全民国防意识,将军队的现实诉求合理呈现。

现实题材军旅影视作品是当代部队建设、官兵工作生活的艺术写照,必须经得起检验、耐得住推敲。现实题材军旅影视作品源于部队生活,塑造的人物要特别能代表今天的军人,要突出踏实肯干、品行端正、血气方刚、武艺精湛、作风优良的官兵形象,向社会展现部队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欢迎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为刻意迎合市场,用俊男靓女穿上新式军装表演儿女情长、用“富二代”“官二代”刺头新兵制造噱头“插科打诨”,这样既歪曲部队现实也容易误导观众,也破坏了大家对军旅影视作品的尊重与认同。部队有自身的运行秩序和规则,适度的艺术加工改编在军旅影视创作中不可或缺,但必须向善向上向好。

军旅影视创作要拒绝出现粗制滥造、作风漂浮现象,真实呈现强军兴军蓬勃旺盛的精神剪影。军旅影视作品是革命英雄主义的最佳载体,成功的军旅影视作品总能塑造令人难忘的军人形象。前两年,空降兵部队拍摄《真正男子汉2》,官兵本色出演,成功打造一批军营“男神”。军旅影视拍摄也可以挑选一些有影响、形象好、武艺精的标兵人物,进一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军队是要打仗的,军旅影视作品应该把目光投向未来的战争。可以适当运用“高”“精”“尖”科技手段和特技特效,展现军队现代化建设成果、高技术武器装备、体系化作战方式,构建超越现实却又不违背常规的情境,达到视觉震撼、思想启迪的积极效果。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共融已成必然之势。面对美剧、韩剧等影视剧的围攻,我们的军旅影视创作应该站在民族文化复兴的战略高度,积极完成对国家和军队形象的正面塑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强军文化的精神高地,为推动强军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