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天下军事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将网络小组配属至旅或者更低层级单元——

美陆军推进战术级网络作战


■杨 洋 王云雷

美国陆军不断推动网络空间作战由国家层面向战术级延伸,提出通过远端支援和植入网络小组两种方式发展战术级进攻性网络作战,并开展相关训练。

美国陆军2010年发布《网络空间作战概念能力计划》,阐述了发展战术级网络作战的必要性;2015年开始施行“战术级网络空间作战”的试点计划,对战术级网络作战效果进行论证;2017年颁布野战条令FM3-12《网络空间和电磁行动》,出台了协调和集成陆军网络空间和电子战的战术和程序,为统一地面行动和联合作战提供支持。

为发展战术级网络作战,美陆军提出以下两种模式:

一是网战人员以后方支援的形式在远端提供帮助。很多网络相关任务不需亲临实际地域,如攻击敌方陆基网络系统、发动社交媒体战,网战人员经过上级授权和适当训练,便可在任意地点从事战术级网络作战活动,并可根据任务变化及时调整人员和装备,是一种“即插即用”的方式。作战单位不用考虑网络平台的维护、升级和调试,唯一要做的是建立前后端的联通和协作方式,以确保远端操作能有效支援地面行动。

二是为战术级作战单位配备网络小组。某些战术级进攻性网络作战,需要网络战人员前往战场与步兵一同作战,比如渗透进入远端无法触及的局域性网络或封闭隔离的系统,架设线路、调试程序等。美陆军认为,网络小组可配属至旅或者更低层级的单元。这些网络小组仍受上级管控,通过获得授权来行动,当授权终止时即被召回,且无法像远端那样方便及时替换。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网战人员都应与所支援的战术部队建立起清晰的需求链,并对所需完成任务的困难程度进行评估。进攻性网络作战的前提是战场态势感知,需建立在广泛的情报搜集基础上。美军在2011年“奥德赛黎明”行动中,放弃使用进攻性网络作战的主要原因,是欠缺全面的情报资料,无法刺探到利比亚通信网络、雷达及导弹系统潜在的入口点和脆弱点。在作战准备期间,网战人员需及时发现、评价、确认合适的目标,防范产生意外的、附带的或级联的效应,并确保网络武器能及时被相关机构审核。

美军计划在2020年前将网络作战力量配备至军以下部队。为此,美陆军通过加强战术级网络作战训练,来检验网络任务部队官兵的业务素养、促进网络部队与常规部队的深入协作、将常规战术训练与网络战相关课目结合;通过对训练结果的研究分析,来验证参训人员编配结构的合理性、装备与战法运用的有效性、演练场景设置的真实性,为后续训练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

其具体实施方式是:从网络部队中抽调人员组成网络小组,配备至参与实训的旅级作战部队的参谋机关或连队,比例约为1∶100,在想定、计划拟制、目标选取等流程中嵌入网络作战元素。

编入战术级作战单元的网战人员分为四类:一是网络技术人员,以每班1人的比例部署在前端,在必要时可与后方支援服务建立链接;二是前端规划人员,以每旅1人的比例部署在参谋机关,能管理后方人员和远端网络战人员,负责授权和批准进攻性网络作战行动;三是前端网络专家,配备人数有限,当需要执行纯网络任务时,派遣至旅级的小组或人员可被拆分和重组,服务于低级作战单元;四是后方网络专家如程序员、系统开发人员,往往配备较少。

当前,美国陆军已取得诸多战术级网络作战方面的经验,实战化网络空间武器也实现了在战术层面的应用。网战人员与战术级作战部队的无缝对接,将引发旅级以下部队在战术、战法和兵力运用等方面的变革。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