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播好兵之初的“红色种子”


■王 迪

一段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经典战役,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新兵入营后,很多部队第一时间组织他们参观师团史馆、连队荣誉室,收看部队发展纪录片,感受不一样的红色洗礼与震撼。那些源自革命岁月深处的点点滴滴,宛如一颗颗“红色种子”撒落在新兵心田。

笔者所在师前身是1932年3月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和领导的西北红军部队。2014年4月29日,习主席亲临我们红军师视察,并要求部队要发扬光荣传统,永葆老红军政治本色。近年来,一茬茬新兵在师“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砥砺培塑下成长成才。笔者更加感到,要想让红色基因在改革强军征程上不断迸发新的力量,播好兵之初的“红色种子”至关重要。

树高千尺不忘根。红色基因是我党我军性质宗旨本色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坚定的信仰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优良的纪律作风,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法宝。我军在战争年代没有被艰难困苦和强大敌人压垮,改革开放后没有被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文化冲垮,很重要的就是一代代官兵不断传承红色基因。

刚入伍的新兵犹如一张白纸,带兵人在上面画什么,就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这个时候的新兵可塑性强,是对他们进行培养塑造的黄金期。如果新兵在这期间受到不良思想和风气的影响,转变的周期将大大延长。正因如此,只有让新兵一入营就接受红色基因激励启迪,从“兵之初”便赓续红色血脉、种上英雄基因,才能扎好强军文化的底和根,为铁心向党、矢志打赢提供不竭动力。

一粒种子变成参天大树,不仅仅是因为种子好,还要土壤好、气候好。“讲英雄故事”“学经典战例”“唱红色歌曲”,等等,诸如此类的强军文化活动就是“红色种子”萌发的土壤,它们无不饱含着精神谱系、制胜密码、战斗精神等丰富营养。实践证明,只要注重发挥强军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精心呵护、细心浇灌,就能让这些“红色种子”深深地扎下根来,长成参天大树。

当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今年新兵是党的十九大后迈入军营并以“00后”为主体的“世纪青年”,他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个性化、差异化特征更加明显,以往播撒“红色种子”的形式是否还能合上时代节拍、赢得新兵认同?解决好这一问题,要求带兵人面对一样的传统要有不一样的时代表达,比如融入动漫作品、DV短片、军事游戏等,合理引进时尚元素,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新兵前焕发出新的光彩。

播下一颗“红色种子”的成效不可能像军事训练那样,可以用“米秒环”立竿见影地呈现,但它是在灵魂深处铸牢军魂、淬炼血性、修成大德的系统工程,使新兵“面子”“里子”都很过硬。“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在新兵训练中,我们只要不断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抓住理论武装这个根本、突出党史军史这个主课、用好信息网络这个阵地,坚持文化育人涵养品格,高扬传统厚植基因,定能为制胜未来蓄积强劲动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