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快乐广角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科尔沁草原的“野味”面


■湖南省株洲军分区荷塘区人武部  姜 鹏

战车轰鸣,炮声隆隆,随着三发红色信号弹升空,坦克铁流呼啸着冲进科尔沁草原……正当我从电视上看到第79集团军某合成旅赴科尔沁草原演习的画面时,突然收到战友沈鹤松的微信:“老排长,看到咱老部队在科尔沁草原演习了吗?还记得咱们当年的演习吗?哈哈,那时吃的面条我记忆犹新。”

2000年7月,刚从军校毕业的我被分配至原第39集团军某机械化步兵团坦克营任排长。这是一支参加过塔山阻击战、上甘岭战役的英雄部队,为中国革命立下过赫赫战功。

上任第三天,我便跟随部队昼夜千里机动,远赴科尔沁草原参加“铁流系列”实兵演习。当时,作为“主攻部队”,我们营从洮南府向科尔沁草原深处进发。

洮南府一带风沙极大,当地有民谚:“一进洮南府,先吃四两土,白天吃不够,夜里接着补。”加上路况差,坦克车颠簸前行,人也跟着在车里颠,还好我们戴着坦克帽,不然头上定会撞出几个包。我所在的坦克负责殿后,很快我们就被前面坦克甩下的漫天尘土“淹没”。

由于是凌晨3点就出发,到中午时,大伙都饿了。不知是谁第一个开始的“前奏”,车里大伙的肚子此起彼伏咕咕作响。我问秦洪城:“还有吃的吗?”他翻了半天,只摸出一根被压得变形的火腿肠。我连包装都没撕干净,就三口两口吞下,稍稍安抚下不断“提抗议”的胃。

炮长张军问秦洪城:“班长,啥时候能吃上饭啊?”秦洪城含糊地答:“从目前大伙肚子的响声判断,吃饭时间快到了。”

就在大家又累又饿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前面的坦克开始调头逆行。原来,有牧民迁徙的羊群与我们迎头遭遇,为避免惊吓撞伤羊群,副连长李强命令车辆全部转道,走荒地。可这样一来就耽误了时间,为保证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车队只好打破建制,在荒地上全速前进。驾驶员们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能开多快就开多快。

黄昏,车队终于按时到达目的地。安营扎寨后,炊事班在路边架起炉灶。我们期盼的午饭最终成了晚饭。由于我们营所处位置附近没有淡水,炊事班只好用一桶车载的备用水,简单煮了锅面条。由于水少火大,说是面条,其实已经煮成了一锅面坨坨,上面撒点榨菜就算一餐。

“唉!又吃面条?”我不禁长叹。这段时间为了减小目标和赶时间,一路上可没少吃面条,我们常互相调侃:“人都吃得快变成面条了。”说归说,咕咕叫的肚子还是让我忍不住盛了满满一饭盒面条。可当我伸手到挎包里拿筷子时才发现,吃饭的“家伙”丢了!今天出动紧急,好多人的筷子都“跑丢”了。

还是战友沈鹤松聪明,他随手在路边找了根比较顺直的树枝,撅成两截:“谁也没我的筷子长。”

大伙笑着学他,很快都有了“筷子”。全排战士“风卷残云”,在茫茫草原上,就着边关的冷月,吃着没有面汤的面坨坨。真是让我终生难忘的一顿饭!

演习结束后,营里会餐,炊事班腌的咸菜也出缸了。我们终于能踏踏实实的吃顿饭,不过那晚的主食依旧是面条——钢丝面。钢丝面是用玉米面和荞麦面混合制成的面条。做法上它不是煮的,而是放在锅里蒸,出锅的时候,黄黄的、热气腾腾,让人看着就食欲大增……大伙就着咸菜,铆足了劲吃,一碗又一碗,记得当时有战友最多吃了五大碗。我狼吞虎咽地吃了四碗,几度吃得哽噎。

现在每每回想起来,那段在科尔沁草原吃面条的日子,依旧让我深深怀念。

(何 波、华 山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