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边关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沙漠种树“难”和“易”


■本期观察 武元晋

“20秒种下一棵树。”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一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久前,走进库布其沙漠腹地的“万亩林”生态基地,正在这里开展役前训练的双合格应征青年金新昊,让我大开眼界。

金新昊手握一个长管状设备,设备顶部安装着“水流控制阀”,通过软管连接水源。他将设备底部对准沙地,利用水流冲击力,很快“挖”出一个坑。这时,身旁的战友迅速将树苗插在坑中。

从“挖坑”、栽苗,到培土、浇水,前后不过20秒,树苗便栽种成功。

为我们演示的金新昊说,与传统方法相比,“新型水枪栽种法”更适宜于沙地种植环境,栽种过程便捷、树苗成活率高。

“传统的种植方法是先在地上挖个坑,再把树苗移进去。这种方法容易破坏土壤生态和结构,且挖坑过程费时费力,种植效率很低。”杭锦旗人武部部长胡建军说,“在沙漠上种活一棵树,不比养活一个孩子容易。”

在沙漠上种树难在哪?

沙土缺水,甚至要深入地下数十米处才能找到水。想要在沙土中种活树,绝非易事。在栽种过程中,如果只用水枪“挖”出一米深的坑,却不能保证水源的持续供给,再耐旱的树苗也难成活。

为解决这一难题,库布其军民在专家指导下,研究创新了“螺旋钻植树法”。

“简单地说,就是用一个带螺旋钻的‘打孔杆’在沙地里挖坑。”胡建军说,这个“打孔杆”的一头与储水车连接,可在挖坑的同时为树苗浇水,一旁的人顺势在孔中插入树苗,再夯实沙土,一棵树苗就种植完毕。

依靠科技力量,植绿治沙的效率成倍提升。

在一座流动沙丘前,杭锦旗人武部民兵训练基地主任高立军说,未来,他们将在这里栽种一片红柳林。

为提升治沙效率,人武部与驻地高新技术企业签订协议,利用“大数据”对若干年来的“沙漠风向条件”进行分析,并借助风向特点,探索出在“流动沙丘迎风坡”进行植树造林的方法。

“其最高栽种位置,一般为迎风坡高度的四分之三处,这样栽种成活的树苗,既可起到挡风效果,同时风力还将逐渐削平未造林的沙丘上部,从而使流动沙丘高度逐渐下降……”高立军说。

沙丘披绿衣,沙土变良田。

30年间,库布其沙漠的年平均沙尘天气由50次减少到现在的1次,年降雨量由不足100毫米增长到400多毫米,沙漠治理率达25%,“沙进人退”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这里曾经是一片无边的沙漠,风沙让心灵受尽了折磨。这里如今用汗水染绿了沙漠,感动的腾格里送来了春雨……”一首《绿色鄂尔多斯》歌曲,唱出了库布其生态的沧桑巨变。

“当年流沙快把村子吞了。”胡建军说,“现在树啊草啊,还有庄稼,又把沙子踩在脚下了。随着外迁人员陆续回归,杭锦旗乡每个村的人口都有大幅增加。”

“希望自己种的树苗,明天能长成一道绿色长廊。”金新昊说。

上图:库布其荒漠的变迁。图①:茫茫沙海;图②:官兵不屈不挠精耕,科学治理;图③:绿色屏障。王建平摄  

本版制图:梁 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