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浓处味短 淡中趣长


■王 宁

处世修身,如品百般滋味,有浓亦有淡。世人多喜浓,认为浓处方有味。殊不知,浓艳的滋味短,真味应在淡中品。

《菜根谭》有云:“悠长之趣,不得于浓酽,而得于啜菽饮水;惆怅之怀,不生于枯寂,而生于品竹调丝。故知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意思是说,能维持久远的趣味,并不在味道浓郁的美食中得来,而是在粗茶淡饭中得到。为官者做人做事,也应鉴之。

北宋宰相张知白,一生清俭,官至宰相时,生活依然像平民一样简朴。时人劝他不必如此,以免被讥讽“惺惺作态”。一次,有人问他:“您俸禄很高,但家人生活却如此清苦,这又何必呢?”张知白笑道:“听人说,浓处味短,淡中趣长。凭我现在的俸禄,让全家人锦衣玉食的确不难。但我的俸禄怎么会永久存在呢?如果家人都习惯了浓艳奢侈,一旦失去了我的俸禄,他们就不能马上适应俭朴的生活。假如我在不在位、活着与否,生活都是一样的,即使我去世了,家人也能像现在这样安然自得呀!”周围的人听了,无不佩服他的远见。

廉自淡始,心由淡安。张知白清廉是不是“惺惺作态”,历史早已给予公论。而他之所以被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尊为“贤相”,为官品行被后人广为称颂,正是因为他懂得“浓处味短,淡中趣长”的道理。而今为官者,也当以“淡”为追求,在清心寡欲中积累悠长的“余味”。

能够品知淡味,方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明朝万历年间,铅山知县笪继良在县衙中立下一块“白菜碑”,碑面刻有一株再普通不过的大白菜,上题:“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他通过此碑告诫自己,不能不知白菜的味道,也不可使百姓面色如菜,忍饥挨饿。

铅山地处赣东北丘陵山地,土地瘠薄,物产贫乏,人口稀少,百姓生活十分困难。笪继良任职期间,不仅自己清廉如水,还想方设法改善弊政,体恤民患,百姓无不称道。笪继良离任后,百姓自发筹资在永平镇北彭溪桥边兴建“笪公祠”,将“白菜碑”从县衙中移至祠内,并保存至今。百姓对他的感情之浓,可见一斑。

为官者,欲品浓淡,条件自然比其他人便利得多。可如果沉溺于“浓”,疏远了“淡”,就会很容易上瘾,陷入沸汤滚油、脂腻粉浓的生活中不能自拔。《韩非子·喻老》中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太师箕子感到害怕的原因在于,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瓷瓦器,要配犀碗玉杯;犀碗玉杯肯定不能盛粗茶淡饭,要配山珍海味。吃山珍海味就不能粗布葛衣、茅草陋屋,而要锦衣华车、琼楼玉宇……最终,越来越“浓”的生活只能让纣王欲壑难填,忘乎所以,殷商的前途命运因此堪忧。果然,“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

淡,食之薄味,却益于身心;品之寡淡,却蕴含真味。而如今,一些贪官之所以锒铛入狱,也是因为贪欲过“浓”,利欲熏心,满手油腻。到头来,浓味尽散,只余苦味,又何尝不是一件悲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共产党人正是因为“与百姓同咸淡”,才赢得了民心。抗战时期,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普通战士一样,穿粗布衣、吃百姓饭、睡木板床,被美国海军情报官卡尔逊称为“世界上最朴素的将军”;开国将军王定烈钟爱草鞋,一生拒绝穿皮鞋,被誉为“草鞋将军”;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的丈夫甘祖昌,无论是当将军还是回乡务农,从不居功自傲,生活十分俭朴,被赞为“农民将军”……他们“清淡如水”的风范,令人敬佩。

当然,人生并非只有“淡味”,提倡“寡淡”,也不是一味地反对“浓”。对为官者而言,做事应浓,做人应淡;对百姓应浓,对自己应淡。该浓的,是事业心、责任感和做人的道德、义务;该淡的,是名利心、虚荣心和世俗的种种身外之物。

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从为官的角度来看,浓淡之道,又何尝不指引着人间正道。唯有品出“淡中滋味长”,方能静水深流,让手中权力永葆克己奉公、为民谋利的真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