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老兵天地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老舟桥兵回老连队“探亲”,感叹成了“小学生”——

解甲十多年 舟桥变化大


■廖锦鹏

去年11月,我们几个老战友相约回到老连队。虽然已经离开军营十几年,但见到朝思暮想的老战友,听到熟悉又嘹亮的口号声,心里依然是按捺不住的兴奋和激动。

1991年我参军入伍,新兵时听班长说,我们舟桥旅组建于1980年。那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在邓小平同志的关心下,按照“能独立架通长江浮桥,并能南北机动”的战斗力标准,我军这支独特的特种部队随之诞生。此后,长江的波涛中开始闪现舟桥旅的旗帜,也见证着这支部队一次次的蜕变转型。

入伍之初,我学习修理尾舟。那时尾舟发动机用的还是汽油机,动力不足又不安全。随着技术进步,生产厂家逐步将汽油机换成柴油机,这也是我们旅装备的第一次换代升级。

然而,艰辛和危险还是与舟桥官兵相伴。“舟桥装备都是铁,磕磕碰碰都是血;舟桥装备都是钢,一不小心就受伤”是当时舟桥连队训练的真实写照。那时铺桥板、连桁架都靠肩扛手抬,烈日暴晒、泥里水里的就不用说了,战士们每天的训练负荷都很惊人,一个班要把1吨多重的器材抬起来分解连接28次,一个单兵要扛着79公斤重的桥板在50米的距离上来回40趟,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回到老连队那天,我的徒弟、已经成为二级军士长的靳浩雷带着我们四处参观。他告诉我们,旅里列装了全新的“三代重舟”,现在训练都是用信号操纵盒,摁一下按钮就能抬起几吨重的装备。在我曾经工作过的修理车间,我发现修理车床比我那时先进多了。记得那时通宵抢修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因为车辆装备的质量不太好,经常出现离合器故障等问题。靳浩雷说,现在已没了这些烦恼,车辆装备大量采用电控、液压部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效率大大提高。不过他还是有挠头之处,新装备科技含量高,电控、液压系统遍布舟桥器材的每个节点,对修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他得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修得好。

靳浩雷介绍,如今舟桥旅的官兵不仅能在白天架通长江,还能在暗夜微光条件下架通长江;不仅能架起真桥,还可以架设反雷达的假桥;不仅能定点架通,还能全域机动、多点架通……听得我们感觉自己都变成了“小学生”。显然,对于舟桥部队,我们这些老舟桥兵,也需要重新认识和了解。

不久前,靳浩雷告诉我,旅里刚刚组织了一场实战化背景下的渡江工程演习,官兵们在一天内连续两次架通长江,保障重装合成部队整建制跨越长江,实现了战斗力的极大跃升。欣喜之余,我不禁感叹,长江滚滚,时光如水,经过一代代舟桥兵的努力,“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呈现,一定会越来越迅捷。

(程小冬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