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古再勒巴格村猜想


■王 昆

我随军事医疗小组在喀什扶贫期间,遇到了一个特殊的病号。病人名叫玉素甫卡迪尔·伊斯拉木,是喀什地区莎车县荒地镇古再勒巴格村村民。

陪伊斯拉木到医院来看病的,是一个黑黑壮壮的中年男子。他跑前跑后地为伊斯拉木办理各种手续,听说这里有前来援助的解放军医疗小组,这个黑壮的男人立马恳切地表示,希望我们医疗队的骨科专家能和喀什地区医院骨科的卡德尔主任一起为伊斯拉木做手术。检查病情时,我不经意地问了伊斯拉木一句,这人是谁啊?伊斯拉木瞪大了眼睛说:赵主任啊!咱古再勒巴格村的赵主任!我心里嘀咕着,伊斯拉木有福气呢,一个村主任为治他的腿忙成这样!

40来岁的伊斯拉木已经瘫痪在床快十年了。他有3个孩子,老大在上中专,老二上初中,老三只有10岁。因为丧失劳动能力,一大家人全靠他老婆一个人外出打工挣钱养家。

听着他的讲述,我不禁担忧起来,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如何负担得起这次昂贵的腿伤医疗费呢?就我的经验判断,如果按照预定方案治疗伊斯拉木的腿伤,那是需要好几万块钱的。

手术做得非常成功,两条腿中先取右腿植入钢钉,待稳固恢复之后,将坏死部分切除再装上假肢,按照计划,一切顺利的话,一年之后,伊斯拉木将重新下地行走。手术结束后,这个不善言谈的汉子低着脑袋不停地说:等我可以下地行走了,就去和老婆一起干活。

伊斯拉木最大的幸福,就是和老婆一起干活。这个维吾尔汉子朴实的幸福观感染了我。当然,伊斯拉木的妻子更称得上是伟大的女性,柔弱的肩膀竟挑起如此重担。于是,从医院出来后,我决定去见见伊斯拉木的老婆穆萨。

赵主任陪着我在伊斯拉木家门口等了半天,我们才见到了这个吃苦能干的女主人。穆萨骑着电动车缓缓停在我们身边时,看到赵主任站在那里,冲着我们憨厚一笑。仅此一面,这个满身碎草和泥土的女人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勤劳善良吃苦能干。

聊天中,谈到丈夫的瘫痪时,穆萨眼圈湿润了,用粗砂一样的手指抹了一下眼角。她说,因为家里穷,孩子们的学业也没有重视起来,总想着让她们帮着一起挣钱。工作组来了之后,把村里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都送到地区的大学校读书去了,还为很多有特长的孩子申请了特长培训。穆萨说,这些事情让她开始对孩子的学习重视起来,她必须要让孩子们接受足够的教育,有了知识好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还说,现在一切都好了,先是用政府安置房补贴盖了新房子,后来医疗组又几次走访帮她老公治疗腿伤,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她一直以为丈夫这辈子都要瘫在床上度过了。

我越听越纳闷了,医疗组是我们,但怎么还有个工作组?她腼腆地笑着,赵主任也开心地朝我笑起来。一旁陪同前来的乡镇干部小李解释说,工作组是指自治区发改委评审中心驻古再勒巴格村工作组,组长就是这位赵杰元赵主任。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赵主任并不是村主任,嗨,难怪!

小李说,像伊斯拉木这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还有几户,他们都是工作组和当地驻军重点脱贫对象。为了让他们彻底脱贫不反弹,赵主任带领驻村工作组积极协调,为这些重大病患家庭设立互助基金,像伊斯拉木这次花费的几万元治疗费,都将从互助基金里全额报销。

对于穆萨提到的安置房补贴,赵主任很有感慨。十年前,这里的不少人家还住着泥土木板房,村民在宅基地上挖土坑埋木板,里外糊一层泥草,再加个顶盖就算房子了。近几年,中央和自治区加大了对南疆地区的精准扶贫力度,由国家财政拨款为贫困群众建造新型安居房。

当地驻军和工作组不仅在扶贫,还在扶智、扶志。为根本上解决南疆的贫困问题,协调当地政府为所有农村孩子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免费教育,让他们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伊斯拉木的二女儿阿孜古很爱跳舞,工作组正想着联系喀什的艺术学校,准备把她培养成走向世界的舞蹈家呢。

离开古再勒巴格村时,忽然听到有人喊我们,回头一看是穆萨远远地追了过来。她粗糙的手掌里捧着20多个刚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杏子,局促地站在我跟前。赵主任赶紧替我接下来,说:穆萨这是感谢你呢,你们治好了她丈夫的腿。说着,他转过头,对着身后的司机说:你快去我宿舍里拎一箱牛奶给她,咱不能让老百姓吃亏。

回到县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古再勒巴格村,这个美丽而苍凉的地方,有伊斯拉木这样的汉子,有穆萨这样的女性,有书声琅琅的学堂。古再勒巴格村的前世我不知道,但它的未来我足以猜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