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胶东半岛:依海而生 向海而兴


■新华社记者 梅世雄 沈丹琳 本报记者 吕德胜

2000多年前,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开启;120多年前,甲午战争在这里落下帷幕;5个多月前,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的首次峰会在这里召开……

胶东半岛,集军事要地、开放前沿、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于一身。半岛上的青岛、烟台、威海,如明珠般点缀着祖国的海岸线。

刘公岛,位于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湾内,是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北洋海军的诞生地,也是甲午海战决战地。“就是在这里,123年前,曾号称远东第一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岛上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讲解员李翠翠告诉记者。

刘公岛既留下了中国追赶世界的深刻足迹,也见证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历史悲剧,承载着中华民族深沉的民族情感、执着的复兴追求。

改革开放之后,曾经被迫门户洞开的胶东半岛高扬开放和创新的旗帜,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走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前列。

青岛是胶东半岛开放发展的领军城市。作为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青岛从依托开放政策打造“中国制造”的“青岛样板”,到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再到实施更高层次的“国际化+”行动,成为中国不断扩大开放并取得斐然成就的缩影。

通过技术、资金的引进与合作,以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澳柯玛为代表的一批青岛制造业企业在对外开放大潮中迅速成长起来。目前,青岛累计培育出68个中国名牌、580个山东名牌,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品牌之都”。截至去年底,青岛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00亿美元,14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271个项目。

千百年来,胶东人民始终依海而生,向海而兴。

近年来,胶东半岛继承历史传统,锐意进取,深耕“蓝色经济”。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威海蓝色经济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于习文说,威海大力实施“海洋强市”战略,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远洋捕捞、海珍品养殖和水产品加工能力全国领先,培育了千亿级的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2017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6%,被评为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中国休闲渔业之都等。

“海洋是青岛最大的优势和最好名片,青岛建设国际海洋名城,就要提升海洋经济硬实力和软实力,打造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龙永图说。

烟台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结合点。目前,烟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有贸易往来,其摸索的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园区、转移传统优势产业、搭建研发创新平台、设立海外营销网络、开展能源资源合作、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六种模式,表现出强大的活力。

“国际范儿”越来越足的胶东半岛,正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

上图:位于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上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新华社记者 梅世雄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