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边关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翻越吾甫浪沟这座“山”


■王雪振 胡 铮 本报特约记者 张 强

吾甫浪沟,是全军唯一一条骑牦牛巡逻的边防线,素有“死亡之谷”之称。

耸立在吾甫浪沟的界碑,是最考验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意志的地方。

几十年来,一茬茬连队官兵把吾甫浪沟比作“山”,只有翻越了军旅人生中的这座大山,才能真正读懂边关,理解红其拉甫人的戍边精神和神圣使命。

这条巡逻路,往返全程98公里。官兵走上一趟,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达坂,30多次蹚过刺骨的冰河。

中士田壮曾数次参与吾甫浪沟巡逻,见证了边防巡逻条件的变化。

从连队驻地出发,一条公路向远方延伸。近些年,南疆地方政府将边防公路、执勤巡逻路纳入边防路网建设。这条路是去年修通的。

公路的建成,无疑为官兵巡逻吾甫浪沟提供了便利。在田壮看来,这条路,正好避开了几处艰险路段,方便了边防执勤。

巡逻吾甫浪沟,牦牛是与官兵并肩战斗的“战友”。过去,牦牛背上驮的多为医疗物品、帐篷睡袋等,给养物资只有压缩干粮和馕饼。近年来,牦牛驮运物资的种类明显多了,高压锅、大米等都能带上路。

“如今到沟里巡逻,我们也能随时吃上热乎饭了。”田壮说,新式睡袋、保温帐篷也出现在牦牛背上,官兵寒夜宿营不再是愁事。

保障力的提升,无法改变巡逻路上的艰险。进沟后,随着海拔的不断攀升,氧气越发稀薄,加之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断崖、冰川、滚石……时刻考验着官兵的意志。

今年8月下旬,田壮率队巡逻吾甫浪沟。在行进至一处断崖时,突然几块石头滚落,田壮骑乘的牦牛受惊,两个后蹄滑下断崖。牦牛前蹄扒住崖壁,后腿拼命蹬住岩石,呼呼地直喘粗气。

田壮紧趴在牛背上,一动也不敢动……最终在战友帮助下,他和牦牛才化险为夷。

田壮说,这种险情在吾甫浪沟巡逻路上经常遇到。每次巡逻,官兵都要面对“连环险、生死劫”。山石长年风化,一有响动,山上的碎石、流沙,便呼啦啦地往下滚。

巡逻路上,官兵最怕在行经半山腰时遇上黄羊。一旦惊动了黄羊,它们便在山顶蹦跃,踩落的碎石,极易砸伤人。

有时,巡逻队在狭窄山路上艰难跋涉,左边是几十米深渊,右边是悬崖峭壁,官兵们只能紧贴在崖壁上挪步……这样的路,往往一走就是数小时。

边防某团四级军士长姬文志,早年曾参与吾甫浪沟巡逻。他说,10年前,上级要求我们每年巡逻两至三次;如今,上级逐步减少徒步巡逻吾甫浪沟的频率。

近年来,连队边防执勤信息化水平日益提升,直升机、无人机等手段已在管边控防中广泛运用。巡守吾甫浪沟的方式,已由骑牦牛,发展为现代化、信息化的执勤手段。

“多元立体的巡逻方式,让执勤效能进一步提升。”姬文志说,边防军人执行任务时的人身安全也更有保障。

过去巡逻吾甫浪沟,最让指导员王立头疼的,是通信这个难题。

“早些年,巡逻通信设备老旧,加之地形复杂,时常造成通信不畅。”王立说,如今,巡逻队装备了最新型的卫星电话,可以直接进行语音通话,大大提升了沟通联络的效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