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在改革中新组建于沂蒙山区的战略支援部队某分站,面对困难挑战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在强军路上奋勇向前——

沂蒙山下新传人


■本报记者 邹维荣 通讯员 杨亚洲 张 欢

“这么重要的任务,仅由政治主官坐镇‘中军帐’,能完成好吗?”

不久前,战略支援部队某分站突然接到参加某项作战演训任务的紧急指令。此时,该分站军事主官正在休假,政委邵云责无旁贷担起重任。他迅速组织各级骨干召开作战研究会,按照预案制定作战行动计划。最终,任务圆满完成。

邵云告诉记者,在改革整编、人员定岗分流后,部队人员更加精简、任务更加繁重。该分站党委一班人迎难而上,开展“一专多能”训练,组织官兵岗位轮换,摸索出一条“一专多能、一人多岗”人才培养路子,打开了新局面。现在该分站许多官兵都能身兼多职、互为“替补”,综合能力大为提升。

就拿邵云本人来说,作为政委,他在扎实开展政治工作的同时,经常和技术骨干研讨战术战法。他常说:“当年沂蒙老区革命前辈们,哪个不是既能领兵打仗,又能做政治工作?我们要弘扬这些好传统,不仅要把政治工作干得出色,军事素养也必须一流。”

该分站驻地位于沂蒙山区,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就发生在此。组建以来,该分站官兵发扬革命先辈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重要任务。

组建之初,该分站面临生活用水、交通道路、居住营房等困难。面对新装备、新技术,官兵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连最基本的装备操作使用都要从头学起。

作为首批创业者,官兵在日夜奋战的同时,特别注重从驻地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力量。沂蒙革命老区的厉家寨,毛主席曾称赞“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艰苦创业的事迹广为流传。该分站官兵大力发扬这种“愚公移山”精神, 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劲头,使单位建设日新月异。

“官兵白天跟建跟试、听课讨论,晚上加班加点、刻苦钻研,最终顺利实现了当年组建、当年接装、当年形成作战能力。”组建之初,时任代理副参谋长的齐无江带头编写教案、整理训练资料、探索训练路子,经常加班到深夜。

在该分站,像齐无江这样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还有很多。2017年春节前夕,代理中队长陈庆勇和妻子的婚礼已经万事俱备,当他满怀欣喜地准备提交休假报告单时,部队转隶的命令却突然到来。思索再三后,他毅然决然地将写好的休假报告单收了起来,毫无怨言地投入到工作中。

蒙山巍巍,沂水滔滔。为将沂蒙精神融入血脉,该分站结合“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开展“说说我身边的榜样”活动,一批先进典型引导官兵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是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的生动写照。饮水当思源,70多年后的今天,该分站官兵用实际行动反哺老区,把温暖送到群众心中。据了解,该分站每年都会组织官兵慰问驻地的孤寡老人,给老人挑水、理发、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情感融入到一言一行中。

驻地就是故乡,人民就是亲人。官兵修起了上山路,方便村民上山劳作;植树造林,绿化山头更温暖了群众的心窝。

没有一种使命,比打赢未来战争更崇高;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群众更坚实。这群沂蒙精神新时代的传人默默坚守,忠诚履行着备战打仗的职责使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