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不同的经历 同一个梦想

——来自新兵训练营的一组报道


“海归”新兵袁义明——

“爱国是永远不变的底色”

■本报记者 张磊峰 通讯员 马世祎

“给大伙唠唠我的两位老校友吧!一位是李四光,九一八事变爆发那年,他刚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便毅然返回祖国;另一位是姚桐斌,新中国成立时,他正在工业冶金系攻读研究生,立志学成后报效国家。平凡的我,今年大学毕业后,放弃多家跨国公司邀请,归国携笔从戎……”

小雪将至,陆军某综合训练基地演播大厅里,一个个稚气未脱的新兵端坐台下,台上的主讲人同样透着些许青涩,眼神里却透出光亮。

“几代人看似‘巧合’的选择,折射出爱国是永远不变的底色。”指导员付勃告诉记者,主讲人叫袁义明,是毕业于国外某知名大学的新兵。入伍后,他直面体能挑战一路闯关,很快成为训练龙虎榜上的“常客”;理论知识学习中,他巧用参军前后、国内国外的客观对比,深入浅出地析事明理,被基地评为新训“理论之星”。

“每当有人问起,‘海归’为什么选择国防绿,我脑海里总会浮现电影《战狼2》片尾的那本中国护照,银幕上大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二次入伍的女兵罗东妮、接力从军的兄弟邹国泰和邹普泰……这些天,多名新兵像袁义明一样,相继走上基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演讲的发言台。自信,是洋溢在他们脸上共同的表情。

“村官”新兵张塍凌——

“从军是报国的最好选择”

■本报记者 张磊峰 通讯员 谷永敏

斗呼号、赛军歌、练格斗,寒风中走进陆军某工程维护部队新兵团训练场,处处是兵之初的一派火热。

“瞧,那个新兵还当过‘村官’哩!”循声望去,只见一名个子瘦高的新兵正在和单杠较劲。

“村官”名叫张塍凌,皮肤略黑,双目有神,入伍前就考取了山东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后又分配到基层任村主任助理。

公务员为啥要来当兵?“我坚信,从军是报国的最好选择。”带着超出同龄人的沉稳,张塍凌平静地给出答案。

梦想照进现实,会不会显得有些骨感?“当然有,但我不怕,因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嘛!”张塍凌坦言,一路走来没少“受刺激”。

站军姿,虚脱到麻木,他才知道书里描述的“眼冒金星、浑身发冷”并不夸张;练战术,新痂赶着旧痂结,他才嚼出“只有脱去几层皮,才能把军装穿在身上”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当兵两月余,有啥变化没?“脂肪少了,力气大了。”张塍凌撸起袖子咧嘴一笑,“瞅瞅,肌肉硬邦邦。”

“这个‘村官’不简单!”谈及张塍凌,指导员蒿芃藏不住眼里的赞意。文书处理、新闻报道,他得心应手;入伍不久,他对连队战友的特点如数家珍,做思想工作头头是道。

“我还记得,那年走村入户,给一名老大爷耐心宣讲政策后,他转身离去时留下一句话——这个小伙不错。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我想带着这份暖意,在部队一直走下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