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中国中车:自主创新叫响“中国制造”


■谢 纯  中国国防报记者  方 帅

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帆船之都”“足球名城”“田径之乡”……远方的客人不仅能够领略青岛这座港口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魅力,也能充分感受到这里洋溢的创新活力。

来到位于青岛市区的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交车线,一列列崭新的高速动车组如同巨龙般整齐排列,蓄势待发。这里跑出了中国高铁的多个第一——

我国首列时速200至25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设计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以及首列“复兴号”动车组……这里驶出的CRH380A,创下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高铁运营试验第一速。

“研发能力是企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回顾企业走过的足迹,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总经理马云双感慨万千。10余年来,他们始终坚持科技立企,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中国中车,创新绝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自从2004年国家出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中国中车就确定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方针。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从2006年到2017年,中国中车实现了从“时速200至250公里动车组”到“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再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的速度与产品“三级跳”。

此类车系适应高寒、风沙、高海拔等复杂运营环境,满足不同运用需求,实现了从“跟随”到“领跑”的华丽蝶变。

在高速动车组实现“弯道超车”的同时,近年来,他们在军民融合业务上持续发力。其中,“复兴号”动车组的头型试验无疑是最亮眼的一环。

“高速动车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一种型号的研发都离不开各行各业通力合作。”马云双以“复兴号”为例说,一列“复兴号”整车单零部件就达50多万个。作为高精尖技术集大成者,“复兴号”的很多零部件都是由军工企业制造完成的。

今年9月27日,在山西省军民融合科技成果交易洽谈会上,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复兴号”动车组配套研制的列车车轴惊艳亮相。

“这组车轴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专用材料和全新设计,能在零下40摄氏度至40摄氏度的环境中自由奔驰。”该公司技术人员说,在创新研制中,他们解决了锻造工艺技术、热处理工艺技术、机械加工工艺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目前,已安装在“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上。

“他们生产的产品既有转向架、牵引制动等备受关注的核心部件,也有高铁润滑油脂等配套产品。”马云双介绍说,多年来,他们协同军地力量,从顶层设计到关键技术研发,从仿真分析到试验验证,将一个个设计方案变成了一件件高品质产品。

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与飞机的起飞速度相仿,但与飞机相比,高速列车还要面临地面气流的扰动。因此,头型设计比飞机更具挑战性。最初,研发人员从为“复兴号”设计的46个头型中挑出23个进入工业设计,最终遴选出7个做筛选试验。期间,历经503项仿真计算、5278项地面试验、2362项线路试验,才形成“圆润光滑、线条流畅、形态饱满”的全新设计头型。

“这种全新低阻力流线型车头设计优化了头型结构,提高了抗风能力和高速下的列车安全性,更加适合我国铁路路线环境。”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空气动力研究工程师陈大伟介绍,相比以往的动车组列车,“复兴号”运行阻力降低了12%,当以时速350公里运行时,人均百公里能耗下降17%,在京沪线上往返一趟可节省5000度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