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感恩娘亲


■马誉炜

第一次读彭学明的作品《娘》,大概是在十来年前,记得好像是在《新华文摘》上读的“节选本”。鲜活的文字、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情感、滴血的命运,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在引起对母爱的思索和共鸣的同时,也记住了作家的名字和身世——一个来自沈从文故乡湘西的土家族青年。

今年夏天,我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彭学明的《娘》一书经作者精心创作又增补了7万字,已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消息,便立即走进书店购买了一本,一睹为快。

不久前读到一位老作家的文字,说从现在的文艺作品里很少读到泥土的气息,山林的味道,几乎读不到鸟叫虫鸣、鸡啼蛙声了,作家的文字普遍写得匆忙、浮躁、毛糙。读彭学明的《娘》足以彻底颠覆这种感觉。这部大散文体的长篇叙事作品,尽管写的多是苦难和悲伤岁月,但通篇给人以美感,简直就是一幅湘西风俗的画卷。走进书里就走进了大山深处,就走进了沈从文笔下的幽静恬适,就领略到独特的风土人情。

即使写娘在重病初愈后的在外艰辛生活经历,作者也用大幅笔墨描写那山那风那树那水:“空旷无垠的夜里,山风徐徐,星月当空,重重山影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一幕比一幕深,一幕比一幕浓。暧昧的黑影,因为树的茂密和稀疏程度而浓淡不同……夜风猛烈时,那黑黑的树影,也摇曳起伏,像墨流动。熟悉的青蛙反倒跟鸟一样睡着了,不知道名字的各种昆虫,则不知疲倦地叫。这些叫不上名字的山地歌手,一定是拿黑夜当幕布,拿大地当舞台,拿星星当追光了,娘是它们唯一的听众和观众。”

很显然,没有在湘西大山里生活过的人,怎么也写不出这样生动鲜活的文字。而这种对自然界白描式、全景式的描写,更衬托出此时此刻娘的孤独与无助、凄苦和悲凉。这样的文字遍布在《娘》的各个章节里,字里行间洋溢着艰难困苦中独有的诗情和美意。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开了给人看。鲁迅的这句名言在《娘》一书中得到很好的诠释。

娘一生历经磨难,为了生存和子女,她忍辱负重,含辛茹苦,以超人的忍耐力和抗争力,与天斗,与人斗,与旧风俗、旧势力斗,在许多年里没有过一天舒心的日子。特别是当她的大爱得不到最疼爱的儿子理解、体谅时,仍以宽阔的胸怀去包容、担待,由此,将伟大的母爱诠释得更加淋漓尽致。

《娘》是一部讴歌母爱的书,也是一部儿子对母亲的忏悔录。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是,娘始终在把心掏出来爱儿子,而儿子却并不领情,反而将娘理解为过于软弱低贱、任性死板,有时甚至觉得她说话啰嗦,办事拖沓,丢人现眼,故而与娘为敌,避而不见。一直到娘临终,儿子还为她有病不去医院而经常发火着急,而只顾忙于工作没有好好侍候娘一天……

作者对娘的这种忏悔感实际上是天下所有孝子都有的心理状态。娘对孩儿的爱宽大无私,比山高比水长。而孩儿对娘的回报无论怎么做都是无法等量和超越的。

《娘》一书给人最大的启示是,人要懂得感恩。而感恩的第一个对象就应该是娘。正如作者所言:子欲养而亲不待,儿欲孝而亲不在。我想以我血淋淋的教训和迟到的觉醒告诉和提醒整个世界:多陪爹娘、及时行孝,善待家庭、珍惜亲情,亲近人间、包容世界,多点理解、少点抱怨。不忘初心,天下自然就会减少一些不孝之子,社会上也一定会多些懂得感恩、奋力前行的人。

读了《娘》,我确信这一点。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