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暂时的离开,只为更好的归来


■茆 琳 曹 凡

初冬时节,静谧的黄海海域,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组织的一场对抗演练激战正酣。

某艇遭“敌”包围,危急时刻,一名上校临机决断、指挥若定,向全艇下达一连串战术规避口令,借助复杂海洋环境躲避攻击,成功突围。

这名上校就是该支队副参谋长、硕士研究生马志民。十年磨一剑,马志民从一名潜艇副航海观通长干起,成为响当当的“海军军事训练标兵”,他说自己的突击之路是从考研开始的。

作为海军首批“4+1”本科毕业生,马志民原来学的是水面舰艇,“+1”那年改学潜艇,毕业来到了潜艇部队。

随后不久,支队接装新型潜艇,“鸟枪换炮”的同时,官兵知识结构与新装备科技含量的差距凸显出来。在支队党委的支持下,正在稀缺岗位任职的马志民毅然放弃晋升的机会,决定到院校去攻读研究生。

经过紧张备考,2005年马志民考入海军潜艇学院,攻读潜艇作战指挥专业研究生。读研那几年,他痴迷于研究潜艇,用他自己的话说:“潜艇学院的研究生,为研究潜艇而生!”

2008年,马志民毕业归来,当了一名参谋。而此时,他的同学大都在潜艇上任副艇长了。有人说他吃亏了,可他说能上潜艇就行。他把所学理论和潜艇实际结合,创新潜艇训法战法,提出的“远航常态化、训练实案化”思路,得到支队领导肯定。

紧接着,马志民在几项重大演练任务筹划中脱颖而出。小试牛刀,马志民认准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对的。他暗下决心,要让潜艇走得更远、潜得更深。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为适应潜艇兵力运用转变,探索潜艇人才生成路子,上级赋予该支队“4+1”艇员队试点任务,抽调超编艇员组建一个艇员队。

这项试点很重要,谁来担此重任?作为科班出身的研究生,有着航海长、机关参谋、副作战长、实习艇长等多岗位经历的马志民受命担纲。

该支队支队长丁永伟介绍说,对于马志民的任命,起初有人认为他太年轻、资历浅,但翻看他的履历、了解到他取得的成绩后,都纷纷打消了疑虑。

就这样,马志民带着一群由超编人员组成的艇员队开始了新突击。凭借一股子敢打敢拼的狠劲,他带领全艇官兵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条件下“摸着石头过河”,取得一系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艇员队组建刚1年,就以优异成绩通过上级全科目考核;几个月后,顺利完成实战化小远航任务;成功通过上级作战评估检查,完成战备远航任务……

马志民带领官兵探索出的艇员队人才成长模式、组训模式,得到上级的认可。2016年7月,马志民又带领艇员队官兵执行任务,期间探索出多项潜艇新训法。

如今,已是支队副参谋长的马志民依然坚持在职学习,学语言、学专业、学新装备、学高科技……他说:如果有机会,还想到院校去系统“充电”,因为“暂时的离开,只为更好的归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