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者之友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挤在“闷罐车”,到搭乘特快列车,再到乘坐高铁“复兴号”,我和父亲两代军人的旅途出行,见证着40年的时代变迁和社会的飞速发展——

搭上开往春天的时代列车


■第81集团军某旅政治工作部 张 旭

1978年,那一年,父亲和战友在“闷罐车”上向家人告别……
2008年,那一年,我们走下特快列车来到军营……
2018年,今年,父母坐着“复兴号”来到驻地看我……
(漫画:刘 程)

几天前,父母从河南老家坐高铁来部队看我,团聚之余聊起路上的感受,父亲不停地感叹:“现在的‘复兴号’不仅速度快,坐着也舒适,1000多公里的路程4个多小时就到了,以后我们可以常来看你了。”

父亲和我聊起他当年当兵时的情景。1978年底,父亲参军入伍,前往当时的南京军区某部。父亲记得很清楚,他和3个同乡穿上崭新的军装、背上背包,跟着队伍来到镇上的火车站。“呜……”火车汽笛响起,列车缓缓启动。

他们坐的是“闷罐车”,是父亲那代人当兵时的“标配”,如今已很难见到。当时国家的铁路网不发达,他们乘坐的“闷罐车”走走停停,700多公里的路程,硬是坐了3天4夜。简陋的车厢四面透风,战友们都是三五个人围在一起抱团取暖,喝水、上厕所都得等到车停下以后才能解决。虽然条件艰苦,但父亲和战友们大多都是初次离家,头一回坐火车,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当火车在半夜经过南京长江大桥时,他们都不顾路途疲劳,纷纷挤在车厢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只有报纸大小的“通风窗”前,眼巴巴地瞧着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到底什么样。父亲至今记得,透过巨大的钢桥斜梁,他看见月光照映下的江面上,只有零星的小船上闪着灯光。

2008年,我追随父亲的足迹参军入伍,在寒冷的12月踏上了开往军营的特快军列,宽敞温暖的车厢让乘坐舒适度大大提高。如今,“八纵八横”的世界最大高铁网络正在纵横延展,从林海雪原到热带丛林,从大漠戈壁到东海之滨,乘坐高铁成为大部分人首选的出行方式,更成为部队远程机动的重要方式。去年调整改革,一声令下,我所在单位从中原移防到塞外大漠,近2000公里的路程,一列专列让人员、车辆以及装备在一天内同步运达。

科技的发展让网络购票更加方便快捷,有些车站甚至“刷脸”就能进站乘车。全国各大机场、火车站里的“军人优先”窗口和通道,让我们在体会着“中国速度”的同时,也真切感受到作为一名军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改革开放40年,我和父亲两代军人见证着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让世界变小了,军人心中的强军梦却变近了。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我们在庆幸赶上一个好时代的同时,更要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肩上那份责任与担当:惟有苦练精武之功,才能守卫车窗外万家灯火的祥和与安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