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朱良才与“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故事


■朱新春

边区群英大会上,朱良才(端碗者)向戎冠秀(中间坐者)热情敬酒。资料照片

在抗日战争中,戎冠秀是一个刚刚四十多岁的普普通通的山村小脚女人。她肤色黝黑,脸上布满皱纹,经常在脖子上围着一条白毛巾。她连续六年担任河北省平山县下盘松村妇救会主任。同时,她还是远近闻名的拥军模范。她带头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到部队;动员村里的妇女支持丈夫、儿子参加八路军;鼓励全村多交、交好的公粮;积极带头为子弟兵做军鞋;组织妇女将负伤的八路军从战场上用担架抬到后方医院……一切支援八路军打日本鬼子的后方保障工作,她都是积极主动,尽心尽力。

1943年秋天,日本鬼子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了长达三个月的秋季大“扫荡”。这期间,戎冠秀又是带领村民们在大山里跑反“扫荡”,又是支援八路军的作战行动,还克服重重困难,直接将一个“打摆子”(疟疾)掉了队的八路军伤员,藏到鬼子搜不到的石崖上。

一名和日本鬼子拼刺刀、身负六七处伤的伤员,由于伤势太重,一动不动地待在兵站里,一躺就是好几个小时。

天黑下来了,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过眼的戎冠秀,主动找到兵站站长,要求照顾这个素不相识、已经处于生死边缘的八路军战士。

山区的秋夜已经是凉意很重了。当戎冠秀看到那个伤员一只脚上既没穿鞋也没穿袜子时,就一路小跑着折回家,翻箱倒柜,最后从她女儿的棉衣襟里撕下一大块棉花,又抱上一床被子,回来给伤员盖上被子,用棉花给伤员裹好光着的脚。

待了好一会儿,伤员仍是奄奄一息地躺在那里丝毫也不动弹。戎冠秀琢磨光这么着不是办法,伤员很可能就慢慢地死去。于是,她烧了些开水,用嘴慢慢地吹温,给人事不省的伤员喂水。可水都顺着毫无反应的伤员的嘴角流走了。她知道,伤员已经处于生死边缘了,如果再喂不进水,肯定是救不过来了。于是,她叫来一个叫生生子的媳妇帮忙,一起将伤员的身子和头扶了起来,靠在自己的怀中,像照顾自己的亲生孩子那样,继续耐心地、慢慢地给伤员喂水……费了很大的劲,两个人才将小半碗温水给伤员喂了进去……

等到温水都进了伤员的肚子里后,戎冠秀贴着伤员的耳边轻声问道:“你还喝吗?”

紧闭双眼的伤员没有回答。可是,细心的戎冠秀却发现,伤员的嘴角微微地动了一下。

戎冠秀心中一喜,赶紧又烧了一碗水,慢慢地给伤员喂了下去。然后,又热了一碗豆浆,也慢慢地给伤员喂了下去……

几分钟后,当戎冠秀再次问伤员“还喝不喝”时,依然紧闭双眼的伤员,竟然能嚅动着双唇,声音微弱地说出一个“喝”字了。

就这样,经过大半夜的抢救与精心护理,伤员终于慢慢苏醒过来。戎冠秀也才知道:这名英雄的八路军战士,由于连续战斗11天,已经整整五天五夜没吃没喝了。

听到来自基层的有关戎冠秀的事迹汇报后,时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的朱良才,先是派专人去调查核实,然后又下决心要把戎冠秀树立为全根据地的拥军模范和人民子弟兵的母亲,号召全根据地的军民向她学习,以此来推动全根据地的拥军爱民工作和政治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和党的建设,以促进早日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4年2月,在边区群英大会上,朱良才亲自将写有“子弟兵的母亲”、贴着戎冠秀半身像的大红光荣旗赠给戎冠秀,还在大会上号召边区全体女同胞、全体人民向她看齐,广泛开展戎冠秀拥军运动。

同时,朱良才还代表军区和边区政府,向她赠送了银牌、布、铁锨、犁、镐、奖金和一头栗色大骡子。在所有参加大会代表的热烈欢呼声和掌声中,朱良才亲自将骡子的缰绳递到戎冠秀的手上,让戎冠秀骑到骡子上,由他亲自牵着骡子的缰绳,接受全副武装的八路军指战员的夹道欢呼。

群英大会后,戎冠秀的模范事迹迅速传遍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全国各个抗日根据地。由沙飞、石少华、汪洋、周郁文等人拍摄的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朱良才向“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赠送光荣旗与骡子、敬酒、敬礼、握手、牵骡子和戎冠秀为伤员喂水的照片,也成为抗日战争中的经典照片。如今,这几张照片依然被许多纪念馆、博物馆和纪念画册上广泛使用和刊登。这些照片,既印证着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也继续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1949年,戎冠秀作为英模代表,出席了全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还于10月1日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时任华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全国政协代表的朱良才,在这期间,专程看望和再次鼓励了拥军模范戎冠秀。而戎冠秀,也不负重托,在以后几十年的拥军道路上,始终给全国人民做着光辉的表率,还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执委。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