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者之友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主宰好自己的情绪


谢顾问:

我是一名基层的排长,连队中的战士大多是年轻人,血气方刚,有的在与他人交往中表达直来直去,容易感情用事;有的在与战友相处中凡事都要争个高低,容易引发口角和矛盾;有的遭受挫折后心态失衡,一蹶不振,导致工作中无精打采,效率低下还错误频出。说实话,我个人也遇到过类似问题,请问谢顾问,如何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某部排长 小 赵  

小赵战友:

你好!你的来信让我感觉很有共鸣,其实和你一样,我和身边的战友也常常遇到类似困扰。记得有一次在外执行驻训任务,夜间机动后紧接着就是骨干集训的筹备工作,本来就接连几个晚上没休息好,再加上组织集训头绪多、任务重,我感觉自己的情绪已经到了临界点,很容易一触即发。心里虽然想着要控制好情绪,可是后来还是因为同事通知集训地点出了点纰漏,和他发生了几句争执。事情过后,感觉到既后悔又懊恼,明明想要控制好情绪,结果还是被情绪左右。

这件事后,我就常常思考一个问题:情绪真的可以控制吗?我们该如何处理与情绪的关系?是要控制它?还是学习和它共处,和它做朋友?

之所以谈到与情绪的关系,是因为许多人将负面情绪视为敌人,视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这并不奇怪——文明秩序与个人情绪化往往是对立的两面,这在军营中表现得比较突出。比如,在工作场合,我们期望官兵表现得乐观、激情、满意、奋发;战训场上,将士理想的模样是情绪稳定、冷静果敢、“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朋友圈中,偶尔会冒出“成年人的世界,早把情绪戒了”的分享;身边常常有资深战友提醒我们,“不要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表现得有情绪那就是“闹情绪”;如果在单位中和战友发生过一两次冲突,往往会被冠上“易冲动、情绪化、脾气不好”的标签,很长时间难以抹去。我们有时不倡导谈情绪,甚至回避谈消极情绪,这似乎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

那么,回避谈情绪就可以了吗?

如果我们一味回避情绪,情绪回馈我们的态度往往只有两种——压抑或爆发。遭遇生活中的触发事件,纵然心里已经翻江倒海,还不得不咬紧牙关,攥紧拳头,告诉自己要“忍一忍”。没有人会主动发火,表面看起来的即兴发火,往往是既往长久日子中,忍耐许久后的爆发;此处情绪的爆发,有可能是彼处情绪的无处安放。

有一次,士官小陈找到我,说和班里的战友小姜发生了争执,差点动手。我问了问情况,原来是因为小陈参加上级组织的操作考核没考好,小姜在班里说笑话。“其实我也知道不是什么大事,小姜平时就喜欢开玩笑,可是我最近的确心情不太好,前一段时间刚和女朋友分手,也没好意思跟别人说,一直忍着;准备了很久的操作考核没考好,又挨了班长点名批评。”小陈说:“作为老同志,本来就感觉到很没面子,小姜还在一边说笑话,我当时一下就毛了。”

面对自己和女朋友分手后的失落,小陈采取了“忍着”的方式,考核的失利,班长的批评加重了小陈的心理负担,小姜的玩笑成了触发小陈内心情绪爆发“导火索”。的确,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别的地方又冒了出来。这情绪,看起来差点酝酿成一场小矛盾,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它其实是内心深处的语言,它是在表达和述说。小陈的愤怒是在表达,“我失恋了,我的内心很痛苦,真的很需要有人关心和安慰呢!”“考核成绩不好,是不是我干什么都不行,我真的很需要一些鼓励呢!”

所以说,面对情绪,我们不必害怕,其实可以尝试去读懂它,破解它独特的密码:害怕是想要寻求保护,抑郁是希望得到喘息和休憩,愤怒是在述说委屈呼唤爱,悲伤是想得到安慰,无聊是在追寻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情绪是我们与内心对话的使者,情绪也是我们理解他人的桥梁。

其实,我们可以让情绪当我们的好朋友。尽管这个朋友微妙而复杂,但依然可以找到有章可循的相处之道。

情绪这个朋友,需要倾诉

倾诉是宣泄情绪的好方法。倾诉本身就能够起到心理治疗的效果,倾诉可以减少心理和生理问题的发生,倾诉会使倾诉者避免对秘密过分敏感,而且,倾诉还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在军营中,我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倾诉方式,我们可以去找身边的战友、亲密的朋友、家人、长辈,说说心中的苦闷,这是对亲友的倾诉;我们可以在日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忧愁烦恼,这是对“时空”的倾诉;我们去找心理咨询师,这是对“专业人士”的倾诉。在倾诉中,我们的情绪得以浮现澄清,我们的故事得以重构,我们的创伤得以疗愈。

情绪这个朋友,需要倾听

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出现困扰和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我们忘记去倾听自己的内心,从而陷在困扰中无法自拔,逐渐在情绪中丢失了自我。其实我们可以学学做自己的倾听者,时常与自己对话。当我们经历恋爱、分手、升学、考核、旅行、团聚、离别……这一桩桩生活事件的时候,当人的感受作为背景,隐退到事件背后时,我们提醒自己,停下匆忙的脚步,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去关注和觉察自己的心中不断升起的快乐、悲伤、怀念、迷茫、焦虑、担心……去追问这些感受背后想要表达的内心需要。

我们也可以尝试倾听他人。我们常常觉得能在别人的故事中看见自己的影子,听见自己想要表达的话语。可见,和自己对话有很多种方式,倾诉是一种,在诉说中我们慢慢铺陈开一段段纠葛,我们重温纠葛中的种种情绪,这种重温本身就是对自我的觉察和对情绪的释放;倾听是另一种,我们在别人的纠葛中同样能够体会到自己那份人类共通的情感,却能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更为客观地看待它,从而更容易对那些不太容易放下的事情释怀,这也同样是一种“自省”。确实,倾诉和倾听并没有截然的界限,两者都在鼓励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当我们的心扉渐次打开的时候,心结也随之层层解开。

情绪这个朋友,需要合理归因

我们常常认为是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有“情绪”,但实际上,对这些事这些人的认知和解释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心中都有一些既定的“观念”,这些“观念”并不一定是合理的。就拿文章开头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和同事的争执是因为我认为“别人一定要做正确的事情”“工作中不出错误才是最好的状态”。同样,士官小陈也有一些“不合理观念”,比如“考核没考好,我就没有价值了”“身边的战友一定要理解我”“我应该得到班长和战友的喜爱和赞许,不应该得到批评和嘲笑”等等。

如果我们怀有这些不合理观念,那么当我们遇到期望受挫,当我们希望得到尊重却受到侮辱,当我们希望自己被肯定却遭遇贬低,我们会觉得受到伤害,感受到愤怒、悲伤、委屈、焦虑。这个时候,我们先别急于表达愤怒,采取反击,可以尝试表达愤怒背后隐藏着的委屈和焦虑本身;然后,去识别这些情绪是不是由错误的认知和归因引起的,换一个角度去看看——“即使考核没有考好,也并不代表我没有价值啊”“我不一定会得到身边所有人的喜爱和赞许”“并不是每件事都能做到完美”。当我们意识到,其实并不是别人惹了我,而是我的想法带来情绪的时候,情绪就慢慢变得容易平复下来,情绪下的冲动行为也会减少。

情绪这个朋友,需要学会承载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把心灵比做容器,容器中的积极情绪多了,消极情绪自然就少了;容器中积极情绪充盈了,消极情绪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小陈和小姜的争执,正是因为失恋和考核受挫让小陈的心里已经不堪重负,失去了弹性空间,小姜的几句玩笑话便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许多新兵战友刚到连队容易发生口角和矛盾,也是因为他们一方面要适应连队新环境,要多承受一些公差勤务,还会不时想家,情绪容器被一系列压力事件填满,没有多余的容器面对当下的小矛盾小摩擦,如果身边有战友撞了枪口,就只好让他倒霉了。

积极心理学有许多增加积极情绪、扩充情绪容量的方法,可以通过练习而得以提升。我们可以练习专注力,全身心投入,沉浸在当下的事情中,不去想别的,这能够增加当下的积极情绪;我们可以学会感恩和宽恕,对过往的时光心存感激,经常记录下值得感恩的事,宽恕伤害过你的人和事,放下怨恨,而不是沉溺在痛苦的漩涡中,无法解脱,这能增加过去的积极情绪;我们可以培养希望与乐观,停止对自己的指责,多看到自己的优长,认出自己的悲观想法,并反驳它,这能增加未来的积极情绪。

小赵战友,情绪其实常伴我们左右,消极情绪也有积极的意义。当它来拽你胳膊的时候,别大惊失色,莫要推开它,让我们一同去学习、去践行与情绪共舞的智慧,主宰好我们的情绪。

(本期执笔:空军某旅心理咨询师 华 蕾)

题图为东部战区陆军某旅在海边开展奔跑呐喊、离地照相、众志成城等心理游戏,让官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释放心理压力,培养团结协作意识,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丁 磊摄影、陈坤丰合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