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武部职工李龙飞——

真情助农拔“穷根”


■王士刚 王启花

1月5日,小寒。北风呼啸,吹得人脸生疼。

顾不得这一切,李龙飞一大早便来到对口帮扶的老窝镇朱王庄村,了解扶贫举措落实情况。

在河南漯河,朱王庄村是出了名的贫困。2014年11月,漯河市召陵区人武部职工李龙飞主动请缨,来到这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身为退伍军人的他,天生一股拼劲。到村里报到的当天,李龙飞便背着铺盖卷儿住了下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李龙飞的工作信条。他说,只有切实把“穷因”搞准确,才能精准施策拔掉“穷根”。为把村里贫困情况搞清楚,他挨家挨户摸底走访。不到一个月,随身携带的几个小本子就被划得密密麻麻。正是这一番走访,让李龙飞明确了努力方向。

要想富,先修路。李龙飞先从困扰村民多年的行路难问题着手,与村干部反复商议筹款计划,并多次到相关职能部门磋商协调。最终,不但修通了村里的主干道,还硬化了背街小巷道路、修建了排水沟。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何帮村民走上致富路也提上了日程。了解到村里农田适合种植花生,而且很多农民都有相关经验,李龙飞多次召开村民会议,在征求大家意见基础上扩大花生种植规模。并借助村级种植(养殖)合作社平台,与3家农业企业签订收购协议,以确保产品销路、打消农户顾虑。同时,他又协调区文化旅游局、农林局开展“送书籍、送政策、送技术”下乡活动,引导村民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提高村民农业技术水平。

“帮扶群众,还要善于把好政策用好。”李龙飞走访中还发现,有的贫困户无劳力、无技术、无社会依托,脱贫基础差。为此,他走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路子,积极与当地有发展潜力的公司企业对接,商讨联合扶贫对策。目前,已帮助14户贫困户从当地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获得小额扶贫贷款,以此入股到“小花盆”餐饮公司,每年参与分红,让更多的群众尝到国家政策红利。

转眼4年多过去,李龙飞的付出终得回报。如今,朱王庄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5000多元增长到10000多元。在此基础上,李龙飞又多方协调,帮村里建起了村民文化广场。

“有了这个广场,很少有人窝在家里喝酒、打麻将了。”村支书王金刚说,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很多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追求。闲暇之余,文化广场成了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