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驻训点上也有浪漫满屋


■童祖静 陈 朴 本报记者 陈 利

粉刷一新的墙面,气球装扮出的“爱心”,红彤彤的“福”字……1月下旬,军嫂李曼在山路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丈夫朱飞龙野营驻训的营区。尽管非常疲惫,但房门推开的瞬间,一股暖流扑面而来。她没想到,探亲来到野外驻训点,也能住上如此温馨的家属房。

朱飞龙作为轮训人员来到这个驻训点已快半年时间。这期间,李曼多次提出来队探亲,但由于驻训点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朱飞龙身为炊事班长,平时带着2名炊事员要保障全连百余人,任务十分繁重,因此他一直以“等一段时间再来”婉拒妻子。

拖着拖着,眼看就拖到了春节。旅队多数驻训官兵已经返营,但朱飞龙所在连队要继续在驻训点留守,本来与妻子约好的春节团聚计划只能被迫取消。

“把嫂子接过来吧,野外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可以立足自身尽量创造条件。”指导员陈高林知道,李曼一直没有打消探望朱飞龙的念头。于是,他向全连提议,一起动手为来队家属布置“鸳鸯房”,立刻得到了官兵们的热烈响应。

“朱班长‘保障’我们好多年,这一次,我们要好好地‘保障’他。”连队重新分配了宿舍,腾出了一间30平方米的平房,战士们自己动手扫地、刷墙、修门窗……旅机关得知此事后,也非常支持,送来了双人床、电视、取暖器等家具家电。经过两天多的打扫装饰,“鸳鸯房”初步有了“家”的样子。

“过年是喜庆团圆的日子,最重要的是要有年味,有家的味道!”官兵纷纷出主意,一定要让李曼在驻训点体会到祥和喜庆的氛围。说干就干,司务长阳超冒着雨雪,到附近的街镇买来糖果瓜子等年货;四级军士长韦伟很懂浪漫,托人买回一捧鲜花;上等兵王唐精心剪了一对鸳鸯,贴在窗户玻璃上;大学生士兵李丹阳挥墨写起了春联;文书郑英豪专门收集朱飞龙入伍以来训练和生活剪影,制作了一本画册,摆在房间里……一切收拾停当,这个新家终于迎来了女主人。

这是自去年三月野营驻训以来,到该驻训点探亲的首位军嫂。

屋檐下挂起了红灯笼,门楣上“温馨之家”的标牌格外显眼,相聚在“鸳鸯房”里,小两口其乐融融。来队期间,恰巧赶上李曼的生日,为了不惊动大家,朱飞龙与李曼本打算悄悄地过,没想到指导员陈高林提前订购了生日蛋糕。那天晚上,当战士们把生日蛋糕捧进房间,李曼激动得捂住了脸,生日歌响起的那一刻,热泪充满了她的眼眶。

喧闹过后,人声散去,暖黄色的灯光下,李曼静静地翻着画册,看着丈夫这些年来刻苦训练与成长进步的一个个瞬间,感动之余更是满满的自豪。她暗下决心,一定为朱飞龙守好大后方,照顾好家庭,让他在部队安心服役、保家卫国。

数九寒天,山里的气温低至-10℃,但房内温暖如春。在即将到来的春节,这间30平方米的“鸳鸯房”无疑是深山里最亮丽、最浪漫、最暖心的风景。

采访手记

让这样的温暖多些,再多些!

■陈 利

踩着泥泞,一路采访,刺骨寒风吹得记者瑟瑟发抖,但跨入这间30平方米的“鸳鸯房”,顿感一股暖流扑面而来。看着军嫂李曼脸上洋溢的笑容就能断定,这个临时的小家,让她倍感幸福。那一刻,你会发现,让一名军人、军嫂或者一个军人家庭感到满足,竟是如此简单。

由此想到,对基层官兵的关爱,其实并不在于给予多少物质、创造多么好的条件,而在于是否真正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应他们所需,时时刻刻把他们记在心上。深山里的“鸳鸯房”,看似只是关乎一人一事、微不足道,但其背后无不蕴含着一种家国叙事、一种家国深情。“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30平方米中的温度,足以反映出百万将士的冷暖。

希望这样的温暖多些,再多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