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战地的年味


■铁 坑

苦不抱怨、险不退缩、累而心安,这就是战地过年的将士。无法想象的苦难,非但没有击垮他们的意志,反而激发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年味大都香甜,但具体来说又各有滋味。一位曾在南疆参战的老兵回忆说:“我所经历的一个个花团锦簇的春节如同过眼云烟,了无痕迹,唯独对那次战地春节刻骨铭心,随着年龄增长、越发清晰。”

千百年来,尽管人们虔诚地禳吉求福,战争却并未避年而去。“社稷戚于亲。”在万家团圆的时候,为了人民御敌于枪林弹雨的战场,那里,烽火取代了烟花,少了亲人的围炉团坐,多了危机四伏、流血牺牲。战士的奉献和崇高自不必说,那样的年也必定刻骨铭心。

我军军史中,关于春节战事的记载不少。1934年,红26军的一个骑兵团驻在陕北黄陵县的梢林山沟里。为开辟游击区,让群众过个安泰年,他们决定趁敌麻痹之时出击。除夕黄昏时刻,部队抵达克朗寺。据那里的百姓讲,隆方镇敌军节前抢掠奸淫,闹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附近的小村也不能幸免。骑兵团连夜冒雪赶到隆方镇,将正在宴席上的敌人诱入埋伏圈,大败之。关门闭户的老百姓得知隆方解放了,纷纷涌上街头,放鞭炮庆贺。

“人都有个年。”这句老话的意思是,不管多么穷困,过年总得弄顿丰盛的。然而,由于物资匮乏,行军打仗的部队即便在过年,也未必能吃顿好的。1940年的大年初一,我军某部穿越日军封锁线,来到敌占区一个村子,准备休整一下再出发。当时,部队连着几天没有好好吃顿饭了,虽然是春节,但每名官兵仅拿到3个冻硬的糠窝窝头。一些战士,尤其是新战士的思想产生了波动,有人说:“群众过年吃饺子,我们吃糠窝窝头,这也叫过年吗?”

面对战士的议论,支委会要求干部、党员带头吃糠窝窝头,带头做思想工作。经过一番谈心,大家认识到:“侵略者不打跑,即便有饺子也吃不安宁。”看到部队不进暖房、不拿东西,吃着糠窝窝头还乐呵呵地说笑,村里的群众感动了。得知这是抗日的队伍,一位老大娘端来两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流着泪说:“孩子,吃吧,吃吧,吃饱了好打鬼子。”战士们再出发时,浑身充满了力量。

1951年的春节,26军战旗报社总编辑李治亭和一个连的战士在朝鲜度过。除夕的夜里,天异常寒冷,美军战机不时地掠过阵地上空。部队警惕地注视着敌人阵地,留下一些战士在地堡里包饺子。李治亭和地堡里的战士聊天,一名姓张的泰安籍战士说起在家过年时穿新衣服、吃团圆饺子、守夜辞旧岁的情景。接着,大家编着顺口溜、说着快板,人人脸上带着笑。此时,敌机投下几颗照明弹,阵地一片光明。一个战士幽默的说:“嗬!敌人给我们送来了节日礼花。”

苦不抱怨、险不退缩、累而心安,这就是战地过年的将士。无法想象的苦难,非但没有击垮他们的意志,反而激发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985年春节,边境的枪声还响着,一位记者探访驻守某高地的四连官兵。作战间隙,他看到官兵聚在猫耳洞口、堑壕边听广播,里面传来前几天他们演唱的歌曲《相会在攀枝花下》,大家都很兴奋、很激动。连长王桂林说:“参加演唱这支歌曲的战士,在这次战斗中,有的牺牲了,有的负伤了,他们的歌声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用生命和鲜血浇铸的这块钢铁阵地,决不能丢失一寸一毫!”

“戍边守国门,谋千家团圆;阵地度佳节,图万众幸福。”这是老山前线的一副春联。如今,我们处在和平年代。远离了战火、听不到枪声,物质上丰富、精神上闲适,年可以过得踏踏实实、和和美美。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咂摸一下老前辈战地的年味,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坚守弥足珍贵、幸福来之不易、奉献不可或缺。收获这些,年就不会过空了,新年新气象就可期,更加幸福的日子就在后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