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老兵天地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吃罢饺子,我们向前线开拔


■李应魁

1984年10月,我由空降兵某团政治处主任改任团副政委。春节本可以休假探亲回老家,可是12月上级命令我部组建一个侦察大队,我任侦察大队三中队副团职教导员。侦察大队组建完毕后,部队就拉到野外进行战前练兵,回家过年的计划泡了汤。

1985年的春节,因为上级要求侦察大队的干部和战士春节一律不准休假,我和官兵们只能在训练营地过大年。

我们住在大别山西麓的应山县郝店镇关店村小学里,条件简陋,房顶只有几条薄檩条,檩条上只有一层灰色的薄瓦片。风能从瓦缝中吹进来,雪能从瓦缝中飘进来。

春节前夕,又下了一场大雪。这时室内温度和室外相差无几,晚上睡觉,官兵们常常会被冻醒。我深夜查哨查铺时,看到战士们的棉被上还有一层白白的雪花。官兵们冻得睡不着觉,只好抱团取暖,和衣而睡。我查哨查铺后也久久难以入睡,两只脚冻得像冰疙瘩。好在战士们多数来自农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也好在他们那时还年轻,身体好,火力旺,经得起摔打。

进入年根,天更冷了,雪片儿随风飘落下来。雪能让空气清新,也能让人格外精神。官兵们坚持踏着皑皑白雪训练,这成了当时小学附近的一道亮丽风景,不少群众从十里八村赶到小学来看我们训练。群众看,我们练,也调动了官兵们练兵的积极性。我们训练战场自救互救时,士兵们在爆炸声中一个个应声倒下。紧接着,救护队员们扛着担架,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抢救“伤员”。当一个个炸断腿的、头部负伤的、双眼失明的、腹部中弹的“伤员”,被白色纱布缠绕着“伤口”抬上担架运下“战场”时,一些旁观的小朋友哈哈大笑,一些中老年人的脸上却挂着泪花……

这所小学远离当时边境作战的战场,但由于我们侦察大队即将要上前线,每天喊着打仗,练着打仗,“打仗”一词也使这片土地涌起一股浓浓的国防热情。

春节,最让我头疼的是没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我把电话打到师政治部宣传科,请求给即将奔赴前线的官兵们解决一台电视机。师里接到我的电话后很重视,专门派了一名干事送来一台电视机。

有了一台电视机,年关就好过一点了。起码除夕晚上能有一个盼头,也能收拢官兵的心。

除夕夜,全中队官兵挤在一间小教室内,没有凳子,官兵们就围坐在铺有稻草的地上看电视。那天,室外的西北风不停地吹着,室内冷极了,哈气成霜。战士们个个头戴棉帽,脚穿棉鞋,冷得受不了,就把被子披在身上御寒。我怕战友们感冒,专门让炊事班烧了两大锅生姜黑胡椒红糖水给大家喝。

零点的钟声在焰火腾空之际响彻,新的一年已向我们走来。那时,关店村的村民们生活还很艰苦,但乡亲们仍无私地支持部队,支持我们上前线。春节前应山县供销社和郝店镇供销社还带着粉条和花生来慰问我们。

那时,参战的官兵们大多来自北方,有过春节吃水饺的习惯,不吃水饺就好像没过年,好像也觉得不吉利。那时,市面上可没有速冻饺子卖,要吃水饺需要自己动手,但我们又没有包饺子的工具。天下事难不倒革命战士,官兵们就用小凳子、行军锅盖、教练手榴弹、匕首、伞刀等做包饺子的工具,尤其是用教练手榴弹擀饺子皮,那真是一绝。战士们用手榴弹在面团儿上轻轻一压,再用手榴弹轻轻滚几下,一块水饺皮就擀好了。擀饺子皮的工具多种多样,水饺也包得形形色色,很有军营特色。

大年初一的早晨,关店村小学院内人声鼎沸,四口行军锅内全煮着水饺,飘出一股股诱人的饺子香气。在向前线开拔、即将投入战斗的前夕,在向父老乡亲们说再见的时刻,能就着应山县的紫皮独头蒜,蘸着镇江香醋,饱饱地吃上一顿猪肉水饺,我们已经觉得十分满足。多年后,我想起那顿水饺,真有点“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的感觉。

10点整,我又组织官兵们开展了捕俘格斗等项目的军事表演赛,吸引了不少附近的百姓来观看,也丰富了官兵们的春节文化生活,缓解了他们的思乡情绪。

春节过后没几天,我们就向前线开拔了。

1986年的春节,我是在前线度过的。连续两年春节没有与父母和妻女在一起,我有些愧疚。但那两个春节,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最值得骄傲的春节。

(作者为空降兵某军原政治部主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