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老兵天地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天山深处的“号角”


■王建诚

绘图:冯 柱

战火纷飞的岁月中,部队往往用战地小报来提振军心士气,引燃战斗热情。和平环境里,我的老部队也在战备施工中发扬光荣传统,创办了一份战地小报,鼓舞了官兵的工作热情。

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部队接受了打通天山南北、修筑独库公路的光荣任务。独库公路北起北疆独山子,南至南疆库车,全长500多公里。参加战备施工的除了3000多名官兵外,还有4000多名来自各个民族的民工。数千军民分布在几百公里的崇山峻岭间,随着工程的进展和公路的延伸,后勤供应的战线越拉越长,施工军民由原来每周或半个月接收一次报纸、信件,变成每月或更长时间才能收到。于是,部队党委决定创办一份战地小报,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交流战备施工中的好人好事和先进经验,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部队政治处宣教股,确定这项工作由我具体负责。

地处深山老林,物资匮乏,要办报纸谈何容易?为了完成这个政治任务,我从山下买来了油印机、蜡纸、刻笔和纸张等办报必需品,还买了蜡烛、煤油灯做照明用,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开始办起报来。

说实话,这并不是一件好差事。办报工作人员虽说以我为主,实际上就是我一个人,其他同志都另有任务,只是在空闲时帮我出出主意,打打下手。具体写稿、改稿、排版、刻字和油印等工作,都是我一人操作,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夏天骄阳似火,帐篷里闷热难忍,汗如雨下;冬天冰天雪地,帐篷内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刻钢板时手连刻笔都拿不稳。在钢板上刻蜡纸,对我来说也是一项不易掌握的技术活,刻得轻了,印不出字来;刻得重了,蜡纸容易破,印出来会出现油墨疙瘩。经过一段时间磨炼,我才逐步熟悉了刻印蜡纸的技巧。

不过,办报条件虽然艰苦,工作量又大,但想到能及时向施工军民传递消息,提振他们的工作热情,我就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我坚持每周办报一至两期,每期印二、三百份,分送到各工地上的官兵和民工手中。据原一连老战士陆永根回忆,当时山下很长时间送不上来报纸,这份战地小报就成了他们的主要读物。在工地休息时,班长一人念给大家听;回到驻地,大家又轮着看。有一次,小报有篇稿子表扬了他们连队,大家情绪高昂,干劲倍增,一天的任务半天就完成了。

办报纸,稿件的来源及质量至关重要。部队以连队文书为主组成三至五人的报道组,同时发动部队司、政、后机关干部和战士积极投稿。与此同时,我还抽时间去采访写稿。有一次,我蹚着冰冷的河水去一营采访,了解和掌握了大量感人的素材,连夜写出了长篇通讯《军民团结筑长城》,在战地小报上刊登后对全体施工军民都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与此同时,这篇通讯还被《新疆日报》和军区的《战胜报》采用,后来又被新华社转发,《人民日报》也以《团结战斗在边疆》为题发表,让我们是又惊又喜。

这份战地小报,一直持续到独库公路竣工时才停办,当时在军内外产生了一些影响,《战胜报》及地方报纸从其中发掘出不少好的新闻素材或稿件选用。一位部队领导夸赞它是“天山深处的‘号角’”,激励官兵们顺利完成光荣又艰巨的任务。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