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军校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军校吧

畅聊军校校园人和事


■本期观察 陈 帅 张珊珊

1平方米
1分钟
1毫克

1平方米

1平方米,是马伟浩的阵地。

今年春节,陆军边海防学院乌鲁木齐校区学员马伟浩加入留守分队,在假期守护校园。

凌晨2点的乌鲁木齐,寒风凛冽。温度计的水银柱,停留在-26℃。尽管马伟浩用防寒服将自己从头到脚层层武装起来,但依然挡不住寒风的进攻。不一会儿,彻骨的寒意就袭占了马伟浩的每一寸肌肤。短短几十分钟,在这个1平方米的哨位上,竟是那么煎熬。

春节护校,不能回家过年,马伟浩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别担心爸妈!你好好站岗,照顾好自己。”电话那头妈妈强挤出的笑声,让马伟浩眼眶酸酸的。他知道,年夜饭桌上少了自己的身影,妈妈会有多难过。

然而,马伟浩不后悔。这1平方米的战位,连接着家与祖国。马伟浩握紧了手中的枪,目光投向警戒的方向。

祖国与亲人们,你们的平安幸福,就由我来守护吧!

1分钟

1分钟有多久?

春节前夕,火箭军士官学校学员胡意意在“智胜空天-2018”无人机挑战赛中斩获“无人机多目标识别”项目一等奖。

踏进赛场,胡意意有些紧张。自己的无人机“锋之翼”刚刚出现故障,抢修后恢复正常。他紧盯显示屏,生怕再出什么意外。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远程控制显示器蓝屏,无人机无法升空。根据比赛规则,他仅有5分钟时间进行最后的起飞准备,5分钟后如果无人机无法升空,即自动出局。

胡意意和队友紧急展开测量,发现是因预定起飞方向上空存在一个低温区,导致数据转换器出现故障。

距比赛开始仅剩最后1分钟,胡意意只能放手一搏。他以最快的速度重启设备并输入新指令,倒计时指针归零前3秒钟,“锋之翼”成功转换起飞方向,绕开低温区飞向预定航点。

这一刻,是胡意意最漫长的1分钟。

不放弃拼搏,是赛场上的坚持,更是对梦想的守候。抬起头,胡意意看到了胜利的阳光。

1毫克

1毫克,也许就是生命的重量。

2019年3月,在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武警后勤学院研究生学员陈飞参与的抗高原缺氧特效天然成分活性筛选进入关键阶段。

中医药对缺氧性心、脑疾病的治疗卓有成效,但提取药用成分的过程却极其复杂。

一次,陈飞用掉足足5公斤生药,才提取出1毫克活性天然产物。为保证纯度与药效,整整10个小时,他一步也未曾离开实验台。提取、精制、活性筛选,枯燥重复的操作步骤、有机溶剂挥发的异味、仪器产生的高温令人头晕目眩。一次次的失败,让陈飞几乎丧失了信心。

然而,就是这1毫克提取物,将会为多少坚守高原的战友带来生的希望?想到这里,陈飞深吸一口气,继续向实验目标发起冲击。

科研的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与挫折,陈飞自己也不清楚。但他知道,每一次坚持,都是在延续生命的希望。带着生命的重托,陈飞踏实前行。

(本组稿件由许嘉政、章  杰提供资料)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