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军工世界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武德安:让磨损的叶片长出“尾巴”


■张俊龙 董兴国

人物小传:武德安,空军某航修厂首席技术专家。曾获两项国防专利、第三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金奖。首届“金牌蓝天工匠”获得者。

“回首35年航空装备修理工作历程,有困惑、有沮丧,但更多的是成长和收获……”前不久,在“金牌蓝天工匠”巡回演讲课上,一头白发的武德安,对年轻工匠们说了这么一段话。

小时候,武德安就痴迷军事装备。20世纪80年代,他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面对外企开出的丰厚薪水,武德安不为所动,抱着强军为国的信念,选择来到航修厂工作。

那时候,航修厂能招到名牌高校大学生,是一件新鲜事。工友们三天两头“组团”找他咨询问题:“发动机叶片是什么材料成分?”“怎么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渐渐地,武德安发现,学历反而成了“枷锁”,一味讲理论,并不能有效解决实际修理问题。“这样下去可不行!”那段时间,武德安一筹莫展,心里暗自着急。

一年后,武德安有幸参加了首届航空修理焊接会议,并被选拔为最年轻的焊委会成员。有了这个身份,他得到了很多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机会,不仅开阔了眼界,更找到了自身的短板。武德安认真反思工作方法,他以操作者的身份,尝试自主完成叶片焊接修复的全过程,不断完善修理操作方法。他坚信,只有将理论与实际无缝结合,才能焊接出完美的涡轮叶片。

一段时间以来,工厂承修叶片叶尖磨损的超差率问题凸显,不仅延误了发动机修理周期,还影响到部队装备完好率。工厂决定自主开展“叶片接长”试验研究,领导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武德安。这项研究在当时称得上国家级科研项目,仅有几家科研院所敢于尝试,应用的案例少之又少。武德安相信自己能行,接受了这个挑战。

要想让这小小的叶片长出“尾巴”,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以更精细的标准搞清叶片的成分属性。武德安边在图书馆查找资料,边向科研院所的专家们请教学习。叶片材料属性是搞清楚了,可用什么材料和方法进行焊接?焊接后需要做哪些试验验证?一个个难题接踵而来。从叶片表面渗层去除到工艺参数优化,经过上万次焊接调试试验,武德安终于找到一种新的发动机叶片磨损修复方法,方案顺利通过上级评审,修复的叶片优先装机使用。

目送装有修复叶片的首架飞机起飞转场,武德安的心里充满期待。此后5年,飞机经过上千小时飞行,几千架次起落,武德安密切关注着叶片使用状况。

终于,首架飞机返厂大修的日子到了。武德安第一时间奔赴分解现场,目睹完好无损的叶片一件件分离机体,他悬着的心终于落地。“叶片接长”这一理论,在他的手上转化成实际应用,他的团队也因此获得了该发动机叶片磨损修复方法的发明专利。

如今,这项技术在航空装备修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仅一型发动机接长修理的叶片应用数量已经超过上万件,为军队节约经费数千万元。

制图:唐国钦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