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军人修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减去“有害的积极性”


■刘海文

●减去“有害的积极性”,并不意味着领导和机关的同志可以消极无为、无所事事,而是要把积极性用对地方,以更好的方法、更大的热情服务基层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此举赢得基层官兵的广泛支持。怎样才能让基层减负减到位、不反弹?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领导和机关要减去“有害的积极性”。

什么是“有害的积极性”?说得通俗点,就是瞎积极、乱折腾。比如,有的脱离工作实际,靠拍脑袋作决策、靠想当然抓工作,盲目追求“亮点”、博眼球,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效果有限,甚至产生负作用;有的打着“政治正确”旗号,空表态、唱高调,疏于抓落实,空转虚耗、落不了地;有的游离于制度规定之外搞所谓创新,重表不重里、中看不中用。诸如此类,积极性越高,危害性越大。机关没少忙,基层却不受益;机关乱忙导致基层忙乱,徒增基层负担。

“有害的积极性”为什么会持续存在?从领导和机关自身来看,一方面是思维理念陈旧滞后且根深蒂固,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导致积习难改;另一方面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为之,于名正言顺中夹杂私货,想通过显摆和忙碌体现自身价值,“刷存在感”,搞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检验,乃至不惜干扰主责主业。

如果偏离了正确方向,那么止步就是进步。减去“有害的积极性”,首先要转变思维理念,强化大局观,自觉聚力备战打仗思考谋划工作,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部署工作前认真衡量对战斗力的贡献率,凡是贡献率低的坚决不做;树正政绩观,把功利思想从头脑中彻底剔除出去,不搞花架子,不去争彩头,真抓实干,多做能对提高战斗力产生实效的事情;更新时间观,认识到时间是个常数,无关紧要的事干得多了,就会冲击该干的正事,要常想想基层官兵的时间去哪了,设身处地体会他们的所思所盼,看看哪些会议不开、哪些事情不做,反而能够提高官兵士气、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部队战斗力。

减去“有害的积极性”,必须增强制度规定的刚性。制度规定管根本、管长远,应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对文件的页数、会议的时长、检查的次数、考核的内容等明确“硬杠杠”,以此倒逼新老“五多”、忙乱等问题的解决。要在组织监管基础上,畅通民主渠道,多方听取基层官兵意见建议,对违反制度规定、基层反映强烈的人和事点名批评、限期整改,并依据相关规定作出相应处理,以此管住“任性”、教育官兵、厉行法治。

减负措施好不好,基层最有发言权;减负效果怎么样,基层官兵说了算。减去“有害的积极性”,应强化结果导向,用事实说话,不能自说自话、自我评价。领导和机关的同志多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与战士同坐一条板凳,面对面探讨、心贴心交流,让基层官兵本着对单位、对部队高度负责的态度,大胆建言献策,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自身则要虚心纳谏、认真纠改,不断提高服务指导部队的质量。

需要强调的是,减去“有害的积极性”,并不意味着领导和机关的同志可以消极无为、无所事事,而是要把积极性用对地方,以更好的方法、更大的热情服务基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到基层蹲点代职、解剖麻雀,问需基层、解难帮困。同时,抓紧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素质;加强理论学习,尤其要抓好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学习,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矛盾、推动工作的世界观方法论。领导和机关只有自身过硬,为所当为,才能推动部队建设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从而卸掉基层不该承受之重,真正引导和带领官兵把心思精力用到主责主业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