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感受家国情怀

——《梁衡散文精选》读后


■马春歌

《梁衡散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已经翻来覆去读了几遍,每次阅读如饮香茗,香远益清,回味无穷。

这本书是作者上个世纪80年代和近年来陆续发表在报刊上的散文、随笔精华集,含山水、生态、政治等篇章,集中展现了作者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让读者强烈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家国的情感,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国学基础和新闻理论家的敏锐,让读者从中得到文字中蕴含的美感和艺术的滋养。

梁衡的游记散文思路明晰,在认真观察和记录游览景物的基础上,采用多种交错使用的写法,使文章条理清楚,一目了然。抓住景物特点,投身自然的怀抱,悠然闲逸的心情,不带明言却表现得淋漓尽致,每到一处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比如《冬日香山》,一般人都会写层林尽染的香山秋色,而梁衡在文中写道:“春天来时我看它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它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它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它的骨气。”作家以独到的视角,抓住事物最有个性的特征进行细致地刻画。“它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铁骨与浩然正气。靠着这骨这气,它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把意境美、哲理美都表达出来了。

梁衡的生态散文常以状物抒怀,慨千古兴亡,道悠悠历史。比如《带伤的重阳木》,采撷古树及其背后动人的历史故事和人文故事,在重阳木五百年的生命年轮上留下作家饱含深情的一笔,重阳木也由此获得永生。一棵树见证了历史,因为它历经了世事沧桑。《华表之木老银杏》写出了老银杏树下齐桓公的威武霸气、管仲的足智多谋,还有长城边红柳在电闪雷鸣中所表现出的钢铁般意志……作家在挖掘草木背后蕴含的文化意蕴时,也以饱满的诗心展现作家浓郁的人文情怀,以古树名木留住乡愁,为拓展乡村旅游增添丰富的历史底蕴,留下他对绿色文明的呼唤和思考。

梁衡的人物散文更是分量厚重、大气磅礴、篇篇精品。以《大无大有周恩来》《觅渡,觅渡,渡何处》《青山不老》为代表。《乱世中的美神》写的是孤独无奈、花容月貌、才华横溢的南宋词人李清照,他设置了三大“磨难”,多角度、多层次去剖析人物的命运,达到了“情动辞发,不落窠臼”的艺术效果。每次阅读我总会被词人、被作家的爱国热情、浩然正气感动得热血沸腾。《把栏杆拍遍》独具匠心地解读了铁甲烈马、威风凛凛,以武起事又以文为业的大词人辛弃疾,从内心发出了“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的,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呐喊,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食粮和宝贵财富。《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写的是被发配边荒的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罪臣,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位功臣林则徐,思想深邃,发人深省。他的人物散文总能与中国古代、当代、现代完美地融合,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现。作品视野宏阔,气势磅礴,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也赋予作品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梁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传统文化和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他在文字中充满“反哺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怀,《何处是乡愁》《南潭泉记》等反映故乡的名作,使故乡从默默无闻的山西小村成为颇具文名的诗意古村。他在家乡的土地上撒播文学的种子,有着别样的深远意义。《夏感》将盛夏时节黄土地的丰饶美景与热烈忙碌的麦收场景细致传神地表现出来,已成为一张地域名片,一篇乡情依依的文学佳作,带来的不仅仅是家乡人的自豪感,也唤起更多本土作者对文学的向往。这是精神上的滋养,是文脉绵延的未来与希望。

《梁衡散文精选》让我明白,文学爱好者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不断的探索、丰厚的积淀,还要投身时代,深入基层,讲述家国故事、抒发家国情怀,更要拥有新眼光、新角度、新观念,这样才能写出有温度、有血性、有深度、大气象的作品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