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多想想“看不见的弹痕”


■贺 喜 胡 冰

二战期间,为减少执行轰炸任务飞机的战损,英国军队决定加强机体装甲。从返航战机的机身上看,机翼上弹着点最多。因此,军方认为应该加强机翼部分。而统计学家沃德则认为,应该加强飞行员座舱与发动机部位。双方由此产生一场激辩。

由于战况紧急,辩论不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所幸的是,沃德的建议被采纳了。后来,英国出动敌后工作人员,搜集了部分坠毁在德国境内的飞机残骸。他们发现,事实正如沃德所言:被击落的飞机,弹着点主要集中在驾驶舱和发动机的部位。

布满弹痕处,是战机最强韧的部位;不见弹痕处,反而是最薄弱的位置。这则战例启发我们,必须想到那些“看不见的弹痕”。否则,短板就不会消失、弱项就不能补强,上了战场就免不了连续吃亏。

开展实战化练兵,“知不足,补不足”是一个重要内容。我军有着辉煌的战史,但也多年没有打过仗了,特别是没有经历过现代战争血与火的考验。自己的不足在哪,我们未必有清醒的认识、准确的答案。在体系对抗特征日益显著的今天,作战链条上任何一个薄弱环节都有可能致命。正因此,我们要努力找到短板,将其补强在战争打响之前。

在“矛”与“盾”对立位置的转换中思考问题、研究招法,是锻造过硬部队的好办法。正如计算机系统投入运营前,研发商不惜重金请“黑客”攻击自己,以此来查漏补缺一样,这些年我军特别重视通过对抗寻找战斗力建设的薄弱点。从组建专业化蓝军部队、构建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到开展互为条件的背靠背对抗,站在“敌人”的阵地上审视自己,一些部队的“扣分项”就暴露了出来。

练兵场发现的问题,凝聚着官兵的血和汗,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功夫改彻底。比如,侦察手段过于单一,只会运用传统侦察手段,情报获取率低;计划的是合同作战,打起来又成了单一兵种作战,难以形成拳头;对新型作战力量不重视、不会用,难以嵌入战斗力链条,等等。这些问题在复盘检讨中反复被提到,是练兵质量提升的瓶颈,它们在未来战场会成为多大隐患,虽未经证明,但想来不会小。我们只有深入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把这些弱项补强,才能不断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