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人家庭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最坚实的爱


■余远来

作者与母亲唯一一张合影。资料图片

有一种爱,永远都是给予大于回报的,她铸就坚强、培育勇敢;有一份情,永远都是灌注生机且驱赶怯懦的,她牵系一生、温润一生却又无法相伴一生,这就是母爱、母子情

20岁那年,我参军了。参军的原因很简单,因为19岁那年高考落榜,我只能南下打工。尽管1年时间里,我成了厂里唯一一个能把13道工序全部拿下的员工,但我不甘心这样的生活。走进军营,我成为黄海之滨一个盐场的新兵。9000亩茫茫盐田,从整理盐池、播撒盐种,到破渣、扒盐装车、堆盐……我都做过。在如卤水般的锈色苦咸环境下,我完成训练任务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成了盐场40年来第一个考上军校的战士。之后,从战士到博士,从学员到教员,我经历了多个岗位,转换了多个专业……一路走来,母亲一直陪伴在我左右。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只上过小学,没有什么文化。她13岁失去父亲,上面的三个姐姐均已出嫁,与外婆两人相依为命。她19岁结婚,20岁有了我,不久又失去了年轻的丈夫,我的生身父亲。21岁经人介绍,带着我下嫁,她说为了给我一个完整的家,让我在父爱的庇荫下健康成长。

母亲的勤劳能干在村里是出了名的,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她被乡亲们称作“插秧机”,插秧的速度无人能及;她又是“铁娘子”,上山挑得百斤担,下田扛得打谷桶;她还是“美厨娘”,烧得一手好菜……她从不知疲倦,永远都是那么乐观。无论干什么,母亲总要带着我。她用她朴素的道理教育着我,希望我能快快长大、为她分忧。我跟在她后面喊累,她就不断地鼓励我、鞭策我、引导我,让我逐步学会如何适应苦累、锻造坚强。插秧时我喊腰疼,她就说“青蛙无颈,小孩没腰”;打猪草、砍柴我嫌苦,她就说,“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挑水、挑稻压得我脚步蹒跚、气喘吁吁,她就说,“男人就要有副铁肩膀”……母亲一边坚毅地告诉我要学会吃苦,一边又转过头去偷偷地抹泪。

母亲对于我的爱,是一般人难以理解到的,因为她还要小心翼翼地平衡与父亲的关系,生怕我受到一丝丝不公正的对待。她当着父亲的面狠狠地训斥我,尔后还要找机会安抚我,告诉我最多的两个字就是“争气”。我起先是不能理解的,总觉得很委屈,还曾几次顶过嘴,惹得母亲一边骂一边哭,直到最后母子二人抱作一团,痛哭一场。后来,我渐渐地懂事了,也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主动地担当起家务。6岁不到的我,还不到灶台高,就开始跟着母亲学做饭;体重不足70斤的我,就开始跟着母亲挑水种菜,收稻子时还要挑100多斤重的谷子上岸回家;从初二暑假开始,我就跟着母亲到蔬菜公司摘辣椒为自己挣学费,我一天摘300多斤,甩出大人好几条街;高中住校,周末回家我就跟着母亲上山打柴,挣伙食费。有一次,村里的元叔看到我们母子俩挑柴回来,当着我们的面掉眼泪,感慨地说:“没有见过你们这样的娘俩”。

我当兵几年后,家里的地被征收,母亲没有地可种了。于是,母亲便跟妹妹商量着一起开店。起先,我只是在电话里听她说生意还不错,她很开心。后来回家探亲的时候,我才知道,这背后的辛劳母亲是不曾向我吐露过半点的。每次进货,母亲就得头天晚上坐车,经过几小时车程,凌晨赶到外地的大市场,像打仗一般在市场里进货,然后再搭班车赶回浏阳。一天一夜没得休息,第二天还要照常出摊。我陪着她在店里的时候,劝她说不用这么拼命了。母亲淡然一笑,“这点苦算什么?比种地搞‘双抢’要轻松多了。”接着她又颇有感悟地对我说:“做人呀,没有谁比谁强,就看能不能吃得了苦、吃得起亏、撑得过去。气最容易泄,谁不想懒下来图舒服呀?”母亲这几句话言浅意深,很好地诠释了她的人生哲理:一个人的坚强,并不是一时之勇的突进,而是一生坚持的积淀。回首我后来考研、进机关、当教员的这段历程,母亲予以我的坚强性格是最为坚实的支撑,也是最坚实的爱。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