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抓建力度不小,“穴位”是否精准?


■杨 欢

为什么有的单位工作组没少下、检查没少搞,可基层的建设水平总是“涛声依旧”?为什么有的单位钱物没少给、实事没少办,可基层仍然问题频出,“按下葫芦浮起瓢”?一个重要原因是,机关在指导和抓建基层时缺少精准的理念。

习主席强调指出,军队建设发展要精准,做到精准谋划、精准规划、精准部署、精准落实、精准检验。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军队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也从方法论的高度为抓建基层打开了思路。一个药方不能治百病。基层结构类型各具特点,专业分工千差万别,力量员额参差不齐,人员思想形态各异,势必要求在抓建基层中坚持辩证思维,搞好科学统筹。特别要看到,改革后基层建设领导机关小与指导任务重、单位类型多与标准规范单、评估手段旧与成效检验难等矛盾相对突出。机关在抓建和指导基层时,必须像中医上讲的“点穴”那样,找准病灶、对症施治,才能收到点一穴而全身通、激一处而全盘活的效果。

然而,个别单位在指导和抓建基层时习惯于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分不清轻重缓急,抓不住主要矛盾,“走马观花”式的调查研究、“一字长龙”式的层层部署、“添砖加瓦”式的重复检查等现象屡见不鲜。有的了解基层不够,工作指导脱离实际;有的信任基层不够,该放手的不放手、该放权的不放权;还有的服务基层不够,批评问责多,传帮带和解决实际问题少。从指导方式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偏差:以高指标代替高标准的拔苗式指导,以领导机关抓代替自身建的保姆式指导,以集中整顿代替常态帮建的突击式指导,以批评问责代替示范帮带的处罚式指导,等等。

多样化的基层需要差异化的指导。各级机关应坚持分类指导、依法指导,建立精准帮带、精准服务、精准评估机制,逐条逐项抓落实,层层种好“责任田”。应依据《基层建设纲要》规范的内容,区分不同类型基层单位,细化建设标准、明确工作重点、制订具体措施,做到“一类一策”“一连一法”。

为基层减负,让基层有感。各级领导机关应刚性落实减压减负要求,建立以备战打仗为第一要务的工作统筹机制,把为基层减负作为“硬杠杠”抓紧抓实。严格控制与备战打仗无关的各类文电,大力压减影响备战打仗的一切活动,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遏制偏离和损害中心的“积极性”。下决心打好破除和平积弊的攻坚战,一切有利于备战打仗的坚决做、马上做,一切影响和制约备战打仗的坚决改、马上改。

抓建要精准,问题是靶标。精准抓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现在基层建设遇到问题矛盾较多,有长期解决不好的老大难问题,像“五多”顽疾、党组织功能发挥不好等;有改革转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像内生动力不足、推进转型不快等;还有一时解决又反复出现的问题,像官兵住房难、家属就业难、子女接受优质教育难等。抓住矛盾问题就能抓住基层建设的“牛鼻子”。各单位应强化问题导向,瞄准制约基层的难题、影响官兵的难事、牵扯精力的难点,哪里工作薄弱,就要在哪里抓建设;哪里问题突出,就要到哪里去解决,努力在破解问题矛盾中把部队的基础夯得更实、抓得更好。

(作者单位:63936部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